癌症筛查有哪些真相?查与不查一个样

教育知识 2025-04-08 09:28学习方法网www.ettschool.cn

【探索真相】癌症筛查,查与不查之间

当谈及癌症,许多人都会心生恐惧,但正因如此,我们更希望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健康体检中的癌症指标检查成为了我们寻求安心的手段。这样的筛查真的有必要吗?让我们一起揭开癌症筛查的真相。

韩启德院士在2016年的医学论坛上提出,健康人的癌症筛查其实意义并不大。这是基于多个国家的权威调查,结果令人深思。

前列腺癌案例告诉我们,筛查后发现的癌症患者数量增多,但长期死亡率并未降低。乳腺癌和肺癌的案例也得出同样的结论。这些数据的背后,是无数人的生死经历,让人不禁思考:我们真的需要人人做癌症筛查吗?

癌症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快速型、渐进型以及自愈型。对于不同类型的癌症,筛查的效果也不尽相同。我们或许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决定是否进行筛查。

医学人文学者的观点也值得我们深思。大规模的癌症筛查如同“大海捞针”,耗费巨大,效益却有待商榷。除此之外,筛查后的处理也是一个难题。比如手术切除可能等于“白挨一刀”,定期检查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而心理压力也可能诱发机体病灶发展。

鉴于此,韩启德院士并不建议人人做普遍的癌症筛查。他主张有针对性的检查,对于没有明显症状的人,不必过度检查。他认为,医学界应该缩小筛查和干预的范围,主要针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同时综合考虑多种危险因素来采取干预措施。

癌症的五大高危因素与预防策略

肺癌高危因素包括:年龄在四十岁以上、吸烟、有肺结核病史或职业致癌因素接触史。对于这类人群,是预防肺癌的首要措施。远离石棉、无机砷化合物等致癌物质也是关键。

结直肠癌则与免疫法大便潜血试验阳性、慢性腹泻或血便等状况有关。家族性多发性息肉和结肠癌家族史也是风险因素。为预防结直肠癌,应维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减少高脂肪食品的消费。

上消化道癌(食道癌)的高危因素包括特定年龄、地区、家族史以及上消化道症状。为降低风险,需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刺激性食物,及时治疗相关疾病。

肝癌的高危因素主要是肝炎病毒携带和肝硬化。为预防肝癌,应重视肝炎的防控和治疗,避免酗酒和接触有害化学物质。

乳腺癌的高危因素包括家族史、早初潮或晚闭经、未孕或晚育以及曾患一侧乳腺癌等。为降低乳腺癌风险,建议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乳腺检查。

预防癌症的生活方式同样重要。除了上述针对各类癌症的预防措施,保持健康体重、坚持体育锻炼、健康饮食和限酒也是降低患癌风险的关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指出,超重和肥胖会增加十三种癌症的发病风险。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癌症至关重要。

美国各类癌症五年生存期现状也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前列腺癌诊断五年后存活概率高达98.9%,大部分前列腺肿瘤发展缓慢。甲状腺癌和睾丸癌的五年存活概率也超过95%。这得益于早期检查和治疗。对于特殊检查,有症状时及时告知医生并咨询是否有必要进行检查非常重要。预防癌症,早期发现是关键!位列第四名的疾病:黑色素瘤

五年后存活概率:高达91.5%

原因阐述:黑色素瘤,尤其是皮肤黑色素瘤,通常可以在早期阶段通过肉眼轻松发现。如果黑色素瘤尚未超出皮肤转移到其他部位,那么通过手术切除的方式,往往能够实现治愈。

那么,什么情况下会导致治愈率降低呢?

需要注意的是,黑色素瘤相较于其他皮肤癌更容易发生转移。一旦黑色素瘤扩散至身体其他部位,治疗难度将大大增加,仅有大约15%-20%的患者能够维持五年存活率。

针对黑色素瘤的特殊检查方面,美国在这方面的治愈率相对较高。建议对皮肤上较大、形状怪异或凸起的色斑进行仔细检查。特别需要注意检查背部、头皮、阴囊以及脚趾间隙等难以观察的部位。一旦发现色斑发生变化,应立即就医。对于那些存在高风险因素,如有家族病史或个人病史的人群,更应定期接受皮肤科医生的检查。

排名第五的疾病:乳腺癌

五年后存活概率:89.4%

原因阐述:现代医学在治疗乳腺癌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医生对于如何诊断、如何治疗乳腺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例如,乳腺癌并非单一疾病,而是包含多种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乳腺癌,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不同的药物。

哪些情况会降低治愈率呢?

通常情况下,早期未发生转移的乳腺癌相对容易治疗。某些特定类型的乳腺癌,如“三阴性”乳腺癌,由于其更为恶性且无法通过靶向治疗获得疗效,治疗难度会相对较大。

针对乳腺癌的特殊检查手段,常规钼靶检查(乳房X光检查)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关于何时进行检查,医学界的观点尚未达成一致。一些专家建议,具有一般乳腺癌风险的女性应在50岁后每年进行定期检查,而美国癌症协会则推荐40岁起就每年进行定期检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是提升乳腺癌治愈率的关键。

上一篇:夜行朗的:你关心什么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