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没有选才高八斗的曹植当皇帝-

传统文化 2025-04-23 04:34传统文化www.ettschool.cn

曹植,字子建,曹操之第三子。自幼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被誉为“建安七子”之一。在建安时代,曹植的文学成就堪称翘楚,诗歌、辞赋、散文无一不精,深受文学评论家钟嵘赞誉,称其“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曹植的《洛神赋》更是被公认为建安文学的巅峰之作,其文学价值深远影响后世。东晋顾恺之的名画《洛神赋图》便源于这篇名赋。素有才高八斗之称的曹植,以其卓越的才华名扬天下。

曹操钟爱有才之人,按理说,以曹植的才情,理应在选继承人时独占鳌头。历史的选择往往出于多种因素的综合考量。曹丕作为嫡长子,在继承权的争夺中占据天然优势。曹植天真率然,缺乏政治斗争的经验和城府,与曹丕相比显得逊色不少。曹植好酒贪杯,多次因饮酒误事,这对于一位继承者来说无疑是一大忌讳。曹植身边的智囊团相较于曹丕亦显得薄弱。

当时曹操在选继承人问题上举棋不定,朝中大臣也分成两派,一派支持曹植,另一派支持曹丕。支持曹植的阵营中包括杨修等人。杨修固然聪明,能洞悉曹操的心思,但却喜欢耍小聪明,常常猜透曹操的心思后还大肆宣扬,让领导尴尬。这样的主心骨帮助曹植,难以出谋划策。

反观曹丕一方,智囊团虽不如对方豪华,但却能给予曹丕深入的建议。特别是贾诩,虽不及其他人显眼,但在谋略上可谓一人顶曹植那边一帮,为曹丕出谋划策时都是讲大道。

曹丕本身就是一个全能的人才。文学上,他与曹植、陈琳并称为“建安三子”;武功上,他亦能与当时武林高手过招。治理国家需要城府深重、文武双全的人才。曹操最终选择了曹丕作为继承人。

上一篇:夏朝灭亡后夏人后裔去哪里了?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