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灭亡后夏人后裔去哪里了?

传统文化 2025-04-23 04:32传统文化www.ettschool.cn

夏朝覆灭后,其势力主要分三支:中原为其中之一,还有向南、向北迁徙的两支。南迁的一支,携带着众多夏族民众,从历山南下至南巢。关于这支南迁的族群,人们普遍认为这便是南方的夏朝后裔。而北迁的一支则进入了蒙古高原,与当地的部族相融合。一些人认为这就是后来人们所称的匈奴。《匈奴列传》记载:“他们的先祖是夏朝的遗民,名为淳维。”《括地谱》对此有更详细的解释:“桀的儿子獯粥带着桀的妻子避居北方,成为游牧民族,这就是中国所称的匈奴。”

另一方面,夏朝的一支姒姓贵族被封于杞国,这是为了奉祀宗庙和祖先。据《史记陈杞世家》记载,夏朝的后裔在殷商时期有时被封建有时被绝灭。

周武王灭商后,为了巩固统治,封大禹的后裔东楼公于杞地。杞国继续存在,并承担起对禹的祭祀职责。春秋末期,由于崇尚夏礼,各地诸侯纷纷前往杞国访问考察。在浙江绍兴的会稽山禹陵村,夏禹的后代姒家族一直守护着禹的陵墓至今。他们的坚定守护和执着信仰令人敬佩。著名学者郭沫若、胡厚宣和程憬等认为,甲骨文中的土方就是战败后的夏朝。根据卜辞记载,土方是位于殷商西北方的一个强大国家,曾经长期与商王对抗。商王武丁征服土方后,在其腹地建立了大型城邑“唐”,以镇压和控制土方人民。此后,便不再有土方的反叛记录。而在周朝初期,成王又将晋国始君封于此地,以示统治和安抚。这个历史脉络展示了夏朝覆灭后的一系列变迁和发展,也反映了我国历史上不同族群间的融合与交流。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