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牢关之战要不是关羽的话 张飞能和吕布打多长时间
还不了解的读者,下面学习方法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虎牢关之战若关公不助战,能与打多久?
“虎牢关”是《演义》中经典桥段之一,凭借独战关张,吕布奠定了演义武艺第一人的地位。不过在出手助战之前,张飞也曾力战吕布五十合不败,那么假设关羽不助战,张飞能坚持多久呢?
勇冠三军的猛张飞
张飞是全书中唯一一个两次与吕布大战的人物,不少朋友认为张飞是天下第二的最佳人选。除此之外,张飞还在葭萌关大战号称“不减吕布之勇”的超过二百合不分胜负,可见其实力之强。
除了顶级大将,一向被认为实力不俗、至少可以达到二流的纪灵、,在面对张飞时一个被十合刺死,一个被十余合生擒,这也足以奠定张飞超一流前列的武艺地位。
当阳桥,张飞接应刚刚大杀四方的,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一骑当千”。面对曹军数十万军队,张飞一个人、一杆丈八蛇矛,凭借连声怒喝生生惊死夏侯杰,吓得回马而逃,造成军队溃败。
所以说用张飞来对比吕布不算失礼和过分,他也确实有与天下第一勇将相提并论的资格。
虎牢关之战
众所周知,我们今天看到最多的是毛纶、毛宗岗父子改版之后的《三国演义》,俗称“毛本三国”,其中虎牢关张飞大战吕布是这样描述的。
傍边一将,圆睁环眼,倒竖虎须,挺丈八蛇矛,飞马大叫“三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吕布见了,弃了,便战张飞。飞,酣战吕布。连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云长见了,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三匹马丁字儿厮杀。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
单从文字描写上看,张飞五十合与吕布斗平,全无劣势。实际上关公的助战已经说明张飞处于下风。
我们都了解,关羽是出名的心高气傲,就算长沙与之大战过百合的在他看来也不配与自己齐名。所以若非张飞落入下风,以关羽骄傲的性情是不会放下身段二打一的。
也就是说按照毛本三国,张飞斗吕布五十合后尚且能够继续战斗,只有关羽这个级别的高手才能看出张飞的实力不如吕布,再打下去早晚会吃亏,与其如此不如趁张飞尚有一战之力时兄弟联手,速战速决。
而在嘉靖本中,是这样描写的
吕布见了,弃了公孙瓒,便战张飞。飞抖搜神威,酣战吕布。八路诸侯见张飞渐渐枪法散乱,吕布越添精神。张飞性起,大喊一声。云长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
这里的张飞与吕布存在不小的差距,甚至可以说差了至少一个级别,完全处于被吊打的状态。没有回合数,根据描写看二人交手的时间并不长,张飞的那一声喊除了为自己打气,看起来更像是向二哥寻求帮助。
按照嘉靖本的设定,此时的张飞是明显不如吕布的,说场面一边倒都不为过。
除了这两个版本,还有李卓吾本、叶逢春本等多个版本,这些版本的知名度远不如嘉靖本,更无法和毛本相提并论,不过在此处的描写几乎一致,而个人也觉得更合理。
吕布见了,弃了公孙瓒便战张飞。飞抖擞神威,酣战吕布。八路诸侯一起助喊。见张飞枪法渐渐散乱,吕布越添精神,张飞性起,大喊一声。八路诸侯见张飞战住吕布,皆结住阵势,立马在门旗下看。两员战将战到五十合,不分胜负。云长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刀来战吕布。
这里张飞的硬实力同样明显不如吕布,二人交手,张飞很快下风,不过凭借意识和呐喊,使得张飞燃烧自我,硬是大战了吕布五十合。这里关羽是看到张飞实在不是对手,随时有危险,这才出战。
讨伐时张飞的实力
客观讲,张飞虽然也是超一流大将,但和吕布之间还是存在细微差距的,吕布之所以一直比较怵张飞主要是张飞给他气势上的压迫感太强了,而吕布一向是惜命的,包括后面的,两人大战百合,也是恐张飞有失先行收兵,而那时张飞正处于巅峰,反而是吕布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沉迷酒色开始走下坡路。
回到虎牢关,当时的张飞二十多岁,而吕布大概在三十五到四十岁。正常人体来说,二十多岁应该比三四十岁身体素质好,《三国演义》中大将巅峰基本都是三四十岁的时候,按照这个思路,当时的张飞还比较“青涩”,而吕布却是实打实的巅峰期,加上两人硬实力上本就有一定差距,所以张飞下风不奇怪。
那么虎牢关单挑时,张飞上限能顶住吕布多少回合呢?个人认为,三种不同描写回合多少不同。毛本中张飞五十合后的细微劣势只有关羽这个级别的人物才看的到,相信再打个二三十合不成问题;而嘉靖本中不明回合张飞已经枪法散乱,合理预测前后张飞最多能顶住吕布二三十合。其他版本中虽然都是五十合,但实际上张飞一直被压制,只是凭借意志力在苦苦支撑,常规水平讲不超过三十合张飞就已经失去了取胜的可能,靠着顽强的韧性和的气魄,生生挡了五十合,这已经是极限,再斗下去不出十合,张飞必败无疑。
,若是同为巅峰期,二人依然有一定差距,但看起来更像是数字化的距离,无法在真实武斗中分出胜负。而根据虎牢关三个不同描述,个人认为毛本三国张飞与吕布斗八十合不成问题,再多怕是非死即伤;嘉靖本中从一开始张飞就被按在地上摩擦,最多打个二三十合怕就要交代了;而其他版本虽然张飞还只是能挡住吕布二三十合的水平,但其暴走硬抗以致生生挺到了五十合,再打下去恐怕就凶多吉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