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六为何有送穷之俗?它在唐代竟早已相当盛行

历史知识 2025-04-22 17:25历史文化www.ettschool.cn

农历正月初六,亦称“马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充满特色的一种岁时风俗。在这一天,人们纷纷送走穷鬼,迎接新生活,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一独特的民俗传统。

自秦汉以来,农历的日子与十二生肖紧密相连。初六这日,被视为马日。据民间传说,创造万物时,先造六畜后造人,因此从年初一到初六,每天都有对应的动物。

到了农历正月初六马日,人们正式开启工作或生意。这一天也被称作“挹肥”,意味着大扫除和清理平日积累的污秽。广州的民间新年习俗歌中提及,“初一人,初二人拜人,初三穷鬼日”,而初六正是人们送穷的日子。那么,这个穷神究竟是谁呢?

据历史记载,穷神是帝王颛顼之子。他性格独特,喜欢破旧的衣服和稀饭,即使给他新衣服,他也会扯破或用火烧出洞才穿。大家都叫他“穷子”。正月的晦日,穷子离世,宫人将他埋葬,并称之为“送穷子”。从此,穷子成为了人们口中的穷鬼。

送穷之俗在唐代十分盛行。大文学家曾写过一篇《送穷文》,而诗人也有诗《晦日送穷三首》。从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窥见送穷风俗在当时的普及程度。送穷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明清之后,“穷鬼”被尊为“穷神”,但到底是神是鬼,无人能说清。

在农历正月初六这一天,让我们一同参与这一传统,感受其中的文化和历史底蕴。让我们送走旧日的贫穷与困苦,迎接新的一年,祈愿生活更加美好。这个习俗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和向往的体现。让我们一同传承这一民俗传统,感受其中的丰富文化内涵。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