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荐释义解:认为白起是小竖子应该如何解?

历史知识 2025-04-22 17:08历史文化www.ettschool.cn

《史记》中的《列传》有一节名为“自荐”,讲述了毛遂自荐随平原君赴楚国游说的事迹。文中,毛遂面对楚王,言辞犀利,旨在促成赵楚联盟对抗强秦。

提到毛遂责备白起为“小竖子”,传统注释多将其解释为骂人话语中的“小子”,似乎含有轻视之意。深入分析语境及历史背景,我们会发现这种解释并不符合作者原意。

“竖子”在古代并不总是贬义,其含义随着时代变迁有所变化。《周礼天官内竖》中,“内竖”是一种小官的名称。可见,“竖子”一词,原本可以用来指称官职较低的人。白起在成名前,最初的官爵是左庶长,属于秦国二十等爵位中的第十等,可谓是最小的将军。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小竖子”用来形容白起,应是指其官职低微,而非人格上的轻视。

毛遂之所以用此词,正是因为他深知楚王的心理。白起原本只是一个小官,却因攻打楚国而声名大噪,甚至得到武安君的殊荣。毛遂的话巧妙地将白起的小官职与楚国的大好形势形成鲜明对比,意在激起楚王的自尊心与共鸣。毛遂并非单纯的恐吓或辱骂,而是精准地把握了问题的核心,即“辱”、“怨”、“羞”这几个字。他强调白起本是“小竖子”,意在凸显赵国与楚国的共同敌人秦国的强大威胁,从而促使楚王与赵国结盟。

“白起,小竖子耳”中的“耳”字,常用于表示限止、决定或表达疑问、感叹。在此处,译为“白起不过是个小官罢了”,更能贴切地表达的意思,也使“耳”字有了恰当的落实。

毛遂口中的“白起,小竖子耳”,并非轻视或辱骂之意,而是巧妙运用词语,精准把握对方心理,以达到游说的目的。这一表述方式展现了毛遂高超的说服技巧与智慧。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