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为什么对狄仁杰百依百顺,是有原因的

历史知识 2025-04-22 12:16历史文化www.ettschool.cn

在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展现了他卓越的识人能力,使得文臣武将如群星璀璨,声势浩大。成为他的臣子并非易事,不仅需要自身才华横溢,更要具备发掘和推荐人才的能力。若一位忠臣无法为他举荐人才,他会认为此人不称职。

在贞观初年,有一位老臣封德彝,自李渊在位时便担任宰相。他倚老卖老,未曾向太宗推荐过一位人才。某日,太宗对此事提出质疑,封德彝竟厚颜无耻地回应如今天下无人才可荐。太宗听后大为震怒,明确指出并非天下无人才,而是有的人不识人才。此次交锋后,封德彝不久便病倒,随后离世。

与此太宗的儿媳妇武则天对人才亦怀有同样的敬意。她极度信赖宰相,尤其重视狄仁杰所推荐的人才。狄仁杰在举荐人才时,展现出不避仇、不避亲的决断力。

在大唐与契丹国多年的战争中,仇怨深重。一次,两名契丹将军因变故逃至大唐境内,请求降服。许多人主张处死这两名将军,因为他们手染大唐将士之血。狄仁杰认为他们对契丹的了解使他们成为大唐的宝贵资源。他顶着舆论压力,向武则天推荐这二人。武则天信任狄仁杰的判断,任命他们为上将军。在随后的与契丹国的战斗中,这两位契丹将领立下赫赫战功。

武则天曾让狄仁杰举荐人才担任“尚书郎”一职。令满朝文武震惊的是,狄仁杰居然推荐了自己的亲儿子狄光嗣。武则天对狄仁杰言听计从,录用了狄光嗣。事实证明,狄光嗣确实才华横溢,是位优秀的尚书郎。

狄仁杰无愧于国之柱臣的称号,他公私分明,真正做到了“外不避仇,内不避亲”。只有心怀公正,才能无畏无惧地推荐人才,甚至冒着全国的非议。他的决断和勇气为唐朝的繁荣和强盛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