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奉天子以令不臣 并非挟天子以令诸侯

历史知识 2025-04-22 12:15历史文化www.ettschool.cn

在乱世之末,天下纷争,军阀割据,皇权旁落。公元195年,长安城在战火中沦陷,宫殿被毁,百姓遭受涂炭。皇帝与百官被迫逃离长安,辗转来到洛阳,但洛阳亦已残破不堪,他们在这里食不果腹,只能靠野果野菜维生。百官随从饿死无数,大汉皇帝的窘境令人唏嘘。

曹操占据兖州及黄河以南大片土地,致力于兴修水利、囤积军粮。出身富豪之家的他,在乱世中崛起,南征北战,麾下谋士猛将如云。曹操的谋士向他建议:“天子东迁,洛阳荒芜,奉天子以令不臣。”曹操随即率兵前往洛阳,迎接汉献帝,赢得了皇帝的感恩戴德。

曹操提出的口号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而非“挟天子以令诸侯”。他代表的是代天子平定天下,而非谋取私利。那句“挟天子以令诸侯”实际上是诸葛亮为迎合刘备而对曹操的污蔑之词。

要知道,汉献帝实际上并无实权,诸侯们也不会听从他的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并不切实际。曹操真正做到了“奉天子以令不臣”,他尊重天子,并把天子救至许昌,同时把自己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天子。他制止了天下诸侯的割据势力,客观上维护了江山的统一。

当时的天子对诸侯而言更像是一个烫手山芋,许多诸侯因领导不力而遭遇失败。曹操迎天子到许昌之举是冒着很大风险的。如果他在实力不足时被灭,我们也许会说他是为大汉尽忠的良将。评价曹操“挟持天子”有失公允。他救汉帝的行为是出于大局考虑,也是历史环境所迫。如果他不救汉帝,恐怕汉帝早已在洛阳的废墟中饿死了。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