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

初中作文 2023-01-14 15:34中考作文www.ettschool.cn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

  介绍一下作者这本书的作者贾雷德·戴蒙德,是一位社会学家,也是美国科学院院士。

  东南亚有个黑人国家,叫巴布亚新几内亚,这个国家有个精明的政治家叫做耶利,他向戴蒙德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是你们西方国家生产出那么多工业品,然后拉到我们这里,卖给我们,而我们不能生产这些工业品卖给你们”。

  作者为了回答了这个问题,写了这本书,也回答了很多类似的问题,为何历史悠久的非洲大陆相对落后,很多地区还是部落社会,为何欧亚大陆发展出了先进的城市文明。为何汉族发展成了今天的汉族,为何美国原住民印第安民族几尽灭绝,为何非洲成为黑人的非洲等等。

  作者有一个有意思的观点欧亚大陆是个东西走向的大陆,地中海与到东亚地区处于相同的纬度,物种(人类和人类驯化的动植物)的迁徙相对容易,人口迁徙带来了文化的交流,文化的交流带来工具的改造。成就了欧亚大陆先进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城市文明。非洲、美洲大陆是南北走向的大陆,这是最大的不同,南北迁徙处于不同的纬度,动植物的迁徙相对困难,所以没有发展出先进的文明。

  这本书的核心思想人种的迁徙带来文化的交流、文化的交流带来工具的改造;《全球通史》告诉我们人类能够生存下来,主宰万物,不是因为我们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而是不断的应用工具改造环境来适应自己。人种的迁徙能够带来文化的交流,文化的交流带来工具的改造,工具帮助人种战胜环境的改变,生存下来并且越来越强大。几千年流亡世界的犹太人,生活在清朝唯一对外开放城市的广州人、生活在黄金水道出海口的上海人,生活在全国文化枢纽城市的北京人,他们比内陆人更聪明吗?不见得,他们确实近水楼台先得月,比我们西安人更早的接触了更先进的文化,他们创办了无数中国第一,比如发电站、铁路、造船厂、电灯、电话、银行、大学等。

  对于一个人,如果不想被淘汰,那我们在做职业生涯规划时,就应该选择一个文化交流更迅速的城市,就应该熟练掌握储存文化的一门外语,持续不断的学习新文化,就应该与时俱进,在基本生活有保障时,分出一定收入不断的投入到文化的交流、高等的教育中来了。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

  初读这本书是因为读《穷查理宝典》有引荐,所以接触此书,说此书能够扩大人的视野,增加人们思考的角度与深度。抱着这样的心态当即下单买书,也正好是新冠疫情肆虐,所以加大了对于此书的兴趣与好奇度。开始疑心病毒的扩散属于人为因素,一切的认知都需要证据的支撑与堆积,事实也是像镜中花与水中月一样,必然是需要经过一层层、一片片的拨开虚幻认识真相。抛开病毒论与国家的因素,我们就根据自己的认知自己寻找自己心中的答案吧。

  我们先来扒拉扒拉这本书中讲的是什么,借助耶利的问题展开一系列的求知与问答,此书展开讲的是人类的起源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程度的区别,结果由以下原因。

  一、地理位置的不同。根据考古发现的新月沃地、中国、美国西南部等地是目前考究出来的最早一批的人类发祥地,这些地方气候湿润,雨量丰富,光照充足,适合动植物的生长。

  二、地理走向不同。美洲、非洲是南北走向,在同一纬度的经济发展过于狭隘,并且某地的作物发展在南北传播方面受限,南北之间的气候传播环境受限。

  三、物种多样性。欧亚大陆的适宜环境催生了多样性的植物和动物,这样给训化、家养带来了有利的条件,且这些地方的物种多是性情温和、体型适中的哺乳动物,如猪、羊等。在植物方面培养出来的大豆、小麦、水稻等,富含高卡路里的植物,能够养活更多的人,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四、生活方式的改变。更多的粮食提供让人们改变了生活方式,之前的狩猎移居的游牧生活变为定居的生活,这样妇女的生育周期也会变短,之前游牧生活至少半年才能生育,由于过剩的粮食产量是的有人看守粮食,并且能够养活更多的人,滋生出来手艺人、官员和军队的出现。

  五、钢铁枪炮的出现。钢铁枪炮的出现使得力量碰撞的天平的倾斜,最著名的是西班牙征服者皮萨罗于1532年11月16日以168名现代社会的队伍打败印加部落皇帝阿塔瓦尔帕带领的8万军队,手持棍棒的印加人面对西班牙征服者无疑与绞肉机碰撞。钢铁的出现与演化带来了生产力的飞跃与进步,社会关系与制度的进一步催生。

  六、病菌的产生与应用。病菌的产生缘起于驯化的家畜,他们给最先训化它们的人带来了便利与生产力的提升,随着接触的日益亲密也把自身的病菌衍射到人类身上。最先的接触带来了病菌的繁衍与人类的死亡,但由于群体的增多也产生了抗体,进行了免疫。随着认识的深入和病菌的免疫他们把这些病菌带到原始部落进行释放和摧毁,原来土著居住的地区成了侵略者的乐园,原来的土著则被奴役。

  七、文字的产生与传播。文字的产生最开始有4000多种,随着各地的分散居住,相互沟通的便利产生了各自沟通的工具。根据人类语言的发音与语种的传播,进而推断出人类迁徙的轨迹,语言的融合也对相互之间的沟通产生了重要的作用。美洲、大洋洲、非洲等地的语言遗留也给之前的殖民做了铁一般的佐证。

  八、制度的作用。人类的发展是从部落-酋长领地-国家,这三个阶段进行进阶的,而到了国家这个阶段又产生了不同的制度。优越的制度能够给国家带来快速的发展与生产力的提升,例如古代的中国遇到一个好的皇帝鼓励生产、发展创新能够带来繁荣盛世,如康乾盛世;如果遇到闭关锁国,固步自封则会带来退步与落后,如清朝后期。不过到现代阶段的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干大事的优越性,又让我们是沉睡的国度腾飞。

  读罢此书最大的收获就是任何事情都不能单一的角度进行考虑与研究,因为影响一个事件进程的因素会有很多,事件的发展趋势也是曲折性前进的,总是走三步退两步再走三步。学会逆向思维,反过来思考问题,推出问题的本质,这个过程中要剥离一层层的假象与障碍,探得最接近事件的真相!(单于)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1000字

  之前有一段时间,许多人都在推荐同一本书,老师也推荐我们去阅读,说其中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观点值得思考和探讨。后来在图书馆自习时,突然想起来这本书,就试着去搜索了一下图书馆是否有可以借阅这本书,我立刻借阅了它——《枪炮、病菌与钢铁》。

  《枪炮、病菌与钢铁》的作者是贾雷德·戴蒙德,作者揭示了事实上有助于形成历史最广泛模式的环境因素,从而以震撼人心的力量摧毁了以种族主义为基础的人类史理论,因其突出价值和重要性,本书荣获1998年美国普利策奖和英国科普书奖,并为《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作品。

  本书主要是为了解答关于现代世界的差异问题,更具体的说法是“为什么财富和权力的分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而不是某种别的方式呢?例如,为什么不是印第安人、非洲人和澳大利亚土著征服或消灭欧洲人和亚洲人呢?”,其实若是我们回顾历史可以发现,近现代时期是欧美发展最快,稍早一些,亚洲又比欧美发展快,再结合考古,更早期的时候,人类的发源地非洲又很早的出现了农业、畜牧业等,那么为什么在不同大陆的人类以如此不同的速度发展呢?

  作者结合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等科学的研究方法告诉我们人类为什么会发展成为今天这个格局,他给出的答案是不同民族的历史遵循不同的道路前进,其原因是民族环境的差异,而不是民族自身在生物学上的差异。

  在作者的论述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关于粮食生产的出现和传播这一部分,作者认为美洲新大陆的土著人没有欧洲人有优势是因为他们的粮食生产落后于欧洲,采取粮食生产的生活方式是所有文明要素产生的先决条件,粮食生产决定了文明进步。而粮食生产会导致两个结果人口稠密以及人口定居。人口多,又定居,就会形成更加复杂、更加便于组织生产和战争的社会制度,国王与官员通过税收建立剩余粮食储备,培养专门的人才,驯养马匹使得战马出现,国家有足够的实力建立军队,能够发起战争。

  那么,是美洲大陆、非洲撒哈拉以南以及澳大利亚土著人在人类进化史中没有学会种粮食吗?是这些人比起欧亚大陆的人更笨吗?戴蒙德教授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回答这个问题,作者引用了大量的例子,来证明为什么欧亚大陆的民族粮食生产早于其他大陆。起来,是运气和地理环境的差异所导致,更具体地说,是能被人类驯化的植物和动物的分布不均匀的结果。欧亚大陆可驯化的植物是优质的品种,人们可以获取更多的粮食,而北美等洲缺乏优质的野生植物品种,无法产出足够的粮食。20世纪前驯化的大型食草哺乳动物大约有14种,而欧亚大陆幸运的包含了13种,尤其是牛和马,牛可以耕地,帮助人们获取更多的粮食,马可以培养为战马,提高军队的实力,南美洲只有1种驯服动物羊驼,其他洲甚至都没有。驯化好的作物的传播速度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因为生物的存活对环境有一定要求,生物对于另一环境的适应需要时间,在亚欧大陆,纬度差异小,导致气候、地形差异小,传播速度快,而北美等洲维度差异大,导致气候、地形差异大,传播速度慢。

  从这本书中,我了解到了不同大陆的人类以不同速度发展的原因可能是他们的地理环境决定的。我觉得人的发展也受周边环境的影响,但这里所说的环境不仅仅是客观环境,也包括主观环境。客观环境包括地形、气候等,主观环境包括家人、社会等,其实主观环境的形成也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就像一个地方的人迁居到另一个地方,时间久了后会逐渐改变生活习惯以适应当地的环境,所以主观环境究其底也可以归结到客观环境,我认为人的发展受客观环境的影响。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