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挪威的森林》有感字
读《挪威的森林》有感800字
读罢《挪威的森林》已有一段时间,觉得要写点东西来抒发观感,但提笔后又发现自己仿佛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无论是“我”,是“敢死队”,是直子,是永泽,是木月,他们的性格是那么的鲜明,可是当他们的形象一个个印现在我脑海中时,我却又极不争气的想不出来了。他们是一群人,也是一个人,一个不被真实世界容纳,孤独的人。
“我”往前走着,想起直子跟我说的孤井,如果一不小心掉进去,没有人会发现,任凭你声嘶力竭,只能绝望地等待死亡来临,数年后变为一堆白骨,我们不妨认为掉进孤井里的人便是社会性的死亡,无人理会,或是满是质疑与讥讽,书中很多就是这样与主流社会脱节怪异的人。他们或屈服于这样的社会,又或是自视甚高,不愿与此中人为伍。但内心未免孤独。
小说毫不晦涩地充满对性与爱欲的描写,可是冲破这层外壳,直达主人公的内心,会发现这是被情欲包裹的失落与彷徨的内心,与不爱的人肌肤相亲,是一种形式,一种残忍。“我”深爱着的是“直子”,所以和她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渡边君身旁最重要的三个女人绿子,直子,玲子,绿子不免离经叛道,鄙视空洞无聊的贵族学校,“因为我讨厌学校讨厌得要死,所以才一次课都没旷过,心想怎么能败下阵去!一旦败下阵岂不一生都报销了!”看透了虚伪的口舌。而直子身上却带上了道德的枷锁,甚至到都没能冲破世俗的窠臼,而玲子始终以一位理性的女性形象出现,使读者几乎忘了,她是被恶意栽赃陷害的一位钢琴老师。
至于渡边君是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但他身上始终有一股魅力,一种邪魅,就是绿子所说的,和你共处让人很安心。他想找到两全的方法,对直子绿子都有一个满意的交代,可是这种办法是找不到的。一路上渡边君结识了很多人,如“敢死队”,如木月,如永泽,他们无一列外的在最好的时光中出现,又消失在洪流之中。
挪威的森林贯穿全书的就是作者多次提到了的,“死不是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全书的结构也如作者所说,并不以死为终结,这里有作者的无奈即每个人都会死,也有作者面对生活的勇气即有死才有生。也许再若干年后,他们不再孤独,到那时他们也会直面生活,可是那难得的邪魅不会烟消云散嘛?
挪威的森林读后感400字
曾几何时,我们在失落中徘徊,在孤独中无奈,在混暗中迷失,找不到指引前方的光,在灰灰暗暗的在人生中路涉,但在读过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后,我对孤独有了新的认识,恰如一缕曙光,不偏不倚的照在我的身上。
村上春树与一般的日本作家不同,不会在书里专注于描写日本的文化,而是将目光投向世界,他的书受多国文人的推崇。
《挪威的森林》中主角渡边,他的人生中有丝丝灰暗的轨迹,和太宰治不同,他灰暗的轨迹是每一个人的真实写照,任何人都可以从渡边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渡边极少数的朋友或是死亡或是失踪,在不断前行中忽然发现只剩自己一个人,孤独、迷茫的陷入混乱的社会中,或是在孤独中麻木,或者把玩着孤独。
渡边或许是发现了孤独的真谛,在一个个朋友的离开中平静生活。
如世界痛吻我,我却报以歌的态度体验生活。
如果没有能力改变未来,那就让一切顺其自然,努力过就好。
人生如此,世界也如此。
所谓人生,其实就是在黑暗中行走,你不知道前方如何,也没空想,因为走过的路已经坍塌。
我相信当直子死的那一刻渡边的弦是断的。
但他依旧笑着,我们何尝不会这样。
灰暗的孤独中寻找那一缕光,努力了就好。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读后感1000字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树历经30年畅销不衰的长篇爱情小说。讲述了男主渡边爱上娴静阴郁的直子,也被热情率真的少女绿子所吸引的爱情纠葛故事,书中有太多面对生活的压抑和无奈。
这本书在我看来虽是名著,但多年以来饱受争议,自问世三十余年,年年被世界最高诺贝尔提名,但也年年落榜,对作者村上春树而言,上天在和他开个莫大的“玩笑”。正如这本书所带给读者们的孤寂、主人公的无奈、女主们的抑郁一般,久久让人沉思,也为作者的处境感到惋惜。
初次阅读时,喜欢不善言谈但又极具个人魅力的渡边,女生对他的喜爱,追求。渡边对爱“畸形”的理解,使他陷入对直子、绿子、铃子爱的泥潭。整本书在性与爱方面的描写直言不讳,使我一直在纳闷,为什么该书会被诺奖屡屡提名。
多年后的今天,翻开《挪威的森林》,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作者多次提及此书时,再三强调说《挪威的森林》不是爱情小说,是一本“现实主义”小说。在不同心境、阅历下品读,体会与感知是完全不同的。在大学这个特定年龄段,大学生对爱情、友情和性的理解是模糊的,在友谊的遮掩之下相互吸引,回归生活却又是现实的,这种现实让他们在痛苦之中苦苦挣扎,从不成熟的人,不健全的心理,在“虚幻”的生活中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过程,而这恰似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当下年轻人的一个缩影。
书中的绿子是一个充满阳光、积极向上的,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女生,她是那么的坚强,面对生活的苦难,亲人一个个的离去。她用无法想象的毅力坚持下来,她也想逃避,逃避到父亲所在的乌拉圭去,她是那么的无奈,在我看来并不是真实的她。越是有喜欢的人时、越是有在乎的人时、或是在大众面前时,她会显露出阳光,快乐,但我想,当她一个人时,亲朋好友不在身边时,她应该是个沉默寡言、害怕孤独的人。就像我们所熟知的卓别林、周星驰这样的人,喜剧界的王者,一颦一笑,一张一弛,都是那么的好笑,带给我们数不尽的欢乐笑语,他们是多么幽默、快乐的人啊,可是在镜头后的他们,却是个不苟言笑、冷若冰霜的人,镜头前和镜头后的他们,是那么的判若两人,他们经历了什么,我们无从知晓。
还记得绿子与渡边君的初次见面聊天,绿子说出来一句让我久久不能忘记的话哪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对啊,喜欢孤独的人,只是不喜欢失望,不愿承受身边喜欢人的离开而已。失望往往是得到后失去才会有的感受,不曾拥有,何谈失望呢!
对于直子一遍遍的向渡边确认,让渡边不要忘记她,这是爱过的证明,可是爱到深处是放手、是成全。如果爱他就不会看他痛苦,只愿他过得幸福,活在过去是痛苦的,夜夜想念回不来的人,更是痛苦的,直子希望渡边不要忘记她,说明直子的爱是“畸形的”是具有强烈控制欲的,她的爱对于渡边是一种压力,是一种负担。
在此书中所说的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我在另一本书中看到对于死亡的含义,正是这句话的最好解释,人的死亡分三个阶段一是生理上的死亡,是你在医院医生下达死亡通知书的时候;二是社会上的死亡,是在亲朋好友来参加你的追悼会的时候;三是真正意义上的死亡,那就是在一个记得你的人真正忘记你的时候。对于直子来说只是想在这世上能够存在久些罢了,直子她没有真正意义的死,至少渡边一直静静的守护着她,一直惦念着她,也是她对生的另一种诠释与期盼吧。(李昊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