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 | 初中默写五年常考篇目整理
目录
一、《出师表》
二、《陋室铭》
三、《桃花源记》
四、《岳阳楼记》
五、《鱼我所欲也》
六、《论语》
七、《曹刿论战》
八、《醉翁亭记》
九、《爱莲说》
十、《蒹葭》
十一、《观沧海》
十二、使至塞上 (王维)
十三、《行路难》(其一)
十四、渔家傲·秋思
十五、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十七、春望
十八、相见欢
十九、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 辛弃疾
二十、赤壁
二十一、《己亥杂诗》
一、《出师表》
「五年三考」
一、重点实词释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古代称帝王、皇后之死)殂(死亡),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确实,实在)危急存亡之秋(时候)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朝廷上),忠志之士忘身于外(朝廷外,指战场上)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确实,实在)宜(应该)开张(扩大)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这里是形容词作动词,意思是发扬扩大。也作“恢宏”。恢,大。弘,大、宽)志士之气,不宜妄(随便,胡乱)自菲薄,引喻失义(适宜,恰当),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朝廷中),俱为一体,陟(提升,提拔)罚臧否(善恶,这里形容词用作动词。意思是评论人物的好坏),不宜异同(偏义复合词,这里偏重在异)。若有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作奸,为非作歹)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职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论(判定)其刑赏,以昭(彰显,显扬)陛下平明之理(治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善良诚实,这里形容词做名词,指善良诚实的人),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选拔。简,挑选)以遗(给予)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都,全)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通“缺”,缺点)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善)均,晓畅军事,试用(任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因为这,)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行(háng)阵,指部队)和睦(团结和谐),优劣(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衰败)也。先帝在时,每(常常)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感叹惋惜)痛恨(感到痛心遗憾。恨,遗憾)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全、都)贞良死(为……而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平民百姓),躬(亲自,自身)耕于南阳,苟(苟且)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闻名显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自枉屈(委屈),三顾(拜访,探望)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感动奋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遇到)倾覆(兵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那时以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将要)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清晨)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庄稼,苗)。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希望)竭驽(才能低劣)钝,攘(排除,铲除)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用来……的)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考虑,权衡)损(除去)益(兴办,增加),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效命的任务),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发扬)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表明,显扬)其咎(过失,罪);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询问)善道,察纳雅(正确,合乎规范)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眼泪)零,不知所言。
翻译
先帝创造统一中国的大业还没到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成三国。益州困苦穷乏,这确实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时候了。可是侍卫的大臣们在朝里毫不懈怠,忠诚的将士们奋不顾身。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特别的知遇,想要在陛下身上来报答。陛下确实应该开阔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人的志气。不应该不知自重,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称引譬喻不合道理,以致堵塞人们向您衷心规劝的道路。
宫廷和相府的,都是国家官员。赏罚褒贬,不应该不相同。如果有为非作歹,触犯法律以及尽忠办好事的人,应该交给相关部门评定对他们的惩罚和奖赏,用来彰显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不应该袒护私情,不公正,使宫中府中有不同的法制。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忠良信实的人,精神思想忠诚纯正。这是因为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供陛下使用。我认为宫廷中的事无论大小,都拿来询问他们,然后施行,一定必能补救缺点,防止缺漏,一定能得到更多的成效。
将军向宠,本性与行为善良公正,精通军事。在从前试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有能力,大家商议推举向宠做统领。我认为军中的事,都拿来询问他,一定必能使部队团结一心,把才能高和才能低的人安排得当。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人,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的时候,每逢与我谈论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弟的做法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忠正诚信,以死报国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汉室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种。只想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不谋求在诸侯那里闻名显达。先帝不认为我低微陋鄙,降低身份屈尊就卑,三次到草庐探望我,用当代的大事来咨询我,我很感动,于是答应先帝来奔走效力。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命出使。从那时到现在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办事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早晚忧虑叹息,唯恐先帝的托付没有效果,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度过泸水,深入寸草不生的地方。现在南方的叛乱已经平定,士兵的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奖率部队向北平定中原。愿意竭尽自己的力量,扫除奸诈凶恶的人,恢复汉家的基业,回到旧日的都城。这是我用来报忠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至于反复考虑(择善而定),得失利弊,毫无保留向您提出忠诚的建议,这就是攸之,祎,允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重任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效果,就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发扬美德的建议,就应该责备攸之、祎、允的怠慢,来指明他们的过失。陛下您也应该亲自多加考虑,来询问治国的好方法,明察采纳正确的建议,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我就感激不尽了。
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了,面对着这篇文章,泪如雨下,不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
二、易写错的字填空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 )。
2.益州疲(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 )( )志士之气,不宜( )自( )薄。
4.宫中府中,( )为一体,( )罚( )否,不宜异同。
5.若有( )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 )陛下平明之理。
6.是以先帝( )拔以( )陛下。
7.必得( )补( )漏,有所广益。
8.此后汉所以( )( )也。
9.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遂许先帝以驱( )。
10.( )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1.庶竭( )钝,( )除奸凶。
12.至于( )( )损益,进尽忠言,则( )之、( )、允之任也。
13.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 )其( )。
14.陛下亦宜自谋,以( )( )善道,察纳( )言。
三、理解式名句默写
1.《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推荐了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治国的贤能之士,而在文章结尾处,也规劝刘禅应该自行谋划的句子是“ , ” 。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表明自己无意功名、淡泊名利的句子是“ , ”。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谏后主,也是劝谏后人不要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
4.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用“ , ”这一千古名句,说尽了他与先帝刘备于患难中共创业的艰辛。
5.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以“ , ”两句写出了自己出山效命之前甘为一介农夫无意功名的心态。
6.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以“ , ”两句写出了自己所受先帝之殊遇。
7.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认为“ , ”是西汉兴隆的原因。
8.《出师表》中,诸葛亮建议后主宫中之事多征询侍中、侍郎的意见,这样做“ , ”。
9.《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蜀国国内外的不利形势的句子是“ , , , ”。
10.《出师表》中最能代表诸葛亮有赏有罚,赏罚应该相同的执政理念的句子是“ , ”。
11.《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先汉兴隆的原因是“ , ”。
12.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的《出师表》中的一句名言是“ , ”。
13.《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 , ”。
14.《出师表》中作者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 , , , , , ”。
15.《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 , ”。
16.《出师表》中、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 ;② , ;③ , 。
17.(2023年高考课标全国卷Ⅰ)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 , ”,正是危急存亡之时。
1.以咨诹善道 察纳雅言
2.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3.不宜妄自菲薄
4.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5.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6.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咨臣以当世之事
7.亲贤臣 远小人
8.必能裨补阙漏 有所广益
9.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今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0.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11.亲贤臣 远小人
12.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13.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14.当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 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15.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16.①开张圣听;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
17.今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二、《陋室铭》
「五年二考」
一、重点实词释义
山不在(在于,动词)高,有仙则名(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指示代词,此,这)是陋室,惟(只)吾德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苔痕上(长到)阶绿,草色入(映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大儒,指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往来无白丁(平民,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可以调(调弄,指弹琴)素琴,阅金经。无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代指奏乐的声音)之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耳,无案牍(官府的公文,文书)之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南阳诸葛庐(简陋的小屋子),西蜀子云(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句。助词“之”宾语前置的标志,表示强烈的反问,不译)?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盛名;水不在于深,有蛟龙潜藏就显示神灵。这虽然是间简陋的小屋,但我品德高尚、德行美好。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翠绿;草色映入帘栊,满室葱青。往来谈笑的都是饱学多识之士,没有一个浅薄无识之人。可以弹未加彩饰的琴,可以阅读佛经。没有嘈杂音乐的喧闹,没有批阅案卷的劳苦。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雄的玄亭。正如孔子说的“有什么简陋之处呢?”
二、容易写错的字填空
1.斯是陋室,( )吾德( )。
2.谈笑有( )儒,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 )之劳形。
三、理解式名句默写
1.《陋室铭》中开篇以山水起兴,说陋室会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而声名远播,其中关于“水”的句子是“ , ”。
2.《陋室铭》中暗示陋室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 ”。
3.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体现陋室环境清幽,突出景色之雅的名句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