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考 >

成语人浮于事是用来形容什么的?人浮于事是什

中考 2025-04-24 00:32中考时间www.ettschool.cn

成语“人浮于事”源自中国古代的礼记坊记,用来形容一个组织或单位中存在人员过多而工作量不足的情况。具体来说,“人浮于事”意味着人员的职位或人数超出了实际的工作需求或工作量。在这个成语中,“人浮于食”是其原始表述,意味着人的职位高于其所得的薪资水平。换言之,人们的地位和职务超过了他们应该承担的职责和实际工作量。后来,“人浮于食”逐渐演变为“人浮于事”,意义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现在通常用来形容人员配置过多、岗位职责不明确或工作效率低下的病态组织。

对于这种情况,古人也有自己的见解。在古代,工资是以粮食的多少来计算的,被称为“食”。如果一个人所获得的报酬超出了他的能力和贡献,这种情况被认为类似于腐败;相反,如果一个人的能力和贡献超过了他的工资和职位,他被认为是诚实和有价值的。在古代,“君子”宁愿让自己的能力超过工资,也不愿工资超过自己的贡献和能力。这也是“人浮于事”这一成语背后的深层含义。

“人浮于事”的近义词有“十羊九牧”、“投闲置散”,都表达了人员过多、资源浪费的意思。反义词如“人尽其才”、“各得其所”,则强调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得到应有的位置。在实际应用中,这个成语常常被用来批评那些工作效率低下、管理不善的组织或企业。例如,在一个部门中,很多人完成任务后无所事事,做一些无聊的事情来显示自己很忙,这种情况就可以用“人浮于事”来形容。“人浮于事”这个成语是一个警示,提醒我们在人员配置和管理上要合理高效,避免浪费资源。

以上内容转载自第一宠物网等来源,如需使用,请务必注明出处。

上一篇:出其不意的同义词是什么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