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说的“高兴和悲伤都要不要过度”的原话是什么_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赏析句子作业帮

教育知识 2025-03-19 02:02学习方法网www.ettschool.cn

温馨提示:您所浏览的文章已静候多日,相关内容的时效性和实用性需您自行甄别!

关于“高兴和悲伤都要不要过度”的论调,孔子在《论语八佾》中给出了深刻诠释。他引述《关雎》这首诗时强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也就是说,我们的快乐不应该没有节制,而悲伤也不应过于沉痛。这一理念,是孔子对于情感表达的一种理智而中肯的提醒。

谈及叶圣陶先生,我们不禁想起他在教育界的影响力。在描述叶圣陶先生的形象时,有人引用了《论语》中的语句:“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以及“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来概括他的儒者风范。叶先生的品德高尚,仿佛孔圣人都有所不及。而他的待人宽厚,更是令人钦佩。即使是小小的遗憾,如错过与朋友的约定,也会让他深深懊悔。曾经,叶圣陶先生虽身患虚病,却依然坚持送别友人,这展现了他待人宽厚的品格。

再来看陶潜的《挽歌》。全诗贯穿着生与死的主题。荒芜的草地、严霜、送葬的马匹和呼啸的风,共同描绘了一幅凄凉的送葬画面。诗中的“幽室”象征着永恒的安息,生与死之间的界限被清晰地勾画出来。而“亲戚或余悲”的句子更是道尽人生的无奈与彻悟。即使是最亲近的人,随着时光的流逝,对亡者的怀念也会渐渐淡去。而陶潜引用了《论语述而篇》中的话:“子于是日哭,则不歌。”表达出真正的哀思需要时间和理性来平复。

这些文章都蕴含着深厚的哲理,无论是孔子的情感观、叶圣陶的品格风范,还是陶潜的生死观,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领悟。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