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度面对面:命运与共同凉热
命运与共同凉热(中国制度面对面(14))
疫情无国界,全球共战役。危机时刻,国际社会选择紧紧站在一起。
面对疫情,中国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政策举措,最大限度防止疫情向外扩散,第一时间通报疫情信息,展现了“敢于负责、积极作为”的大国担当;
面对疫情,许多国家、国际组织和友好人士纷纷表达慰问和支持,以不同的方式向中国伸出了援手,汇聚成“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的滚滚暖流;
面对疫情,中国尽己所能给150多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向27个国家派出医疗专家组,积极分享病患诊疗方案和疫情防控经验,谱写了“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人间佳话;
……
大道不孤,守望相助。在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保卫战中,国际社会唱响了一曲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合唱。在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让世界各国求同存异、携手共创美好未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人类的高度,提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对世界走向作出了响亮的回答。这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鲜明标识,不仅体现了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也彰显了中国守护人类共同家园的博大情怀。
一 和平发展完善全方位外交布局
“胞波感情重,江水溯源长。”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出访就来到缅甸,与缅各界人士广泛交流,深化两国互利合作,共话千年胞波情谊。25个小时、12场活动,见证了中缅关系的“高光时刻”。从周边邻国做起,编织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不断完善我国外交布局,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和平发展“路线图”。
遥想新中国刚刚成立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孤立和封锁我们,和中国建交的国家寥寥无几。1950年,仅有17个国家与中国建交。70年来,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赢得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广泛认同。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中国建交,坚定地和中国站在了一起。目前,我国已经同180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11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不同层级的伙伴关系,“朋友圈”遍布七大洲五大洋。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兵戎相见时有发生,金融风暴余波未了,恐怖袭击此起彼伏,难民问题愈演愈烈,“灰犀牛”风险危机四伏,“黑天鹅”事件防不胜防,尤其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世界仍然很不太平。面对人类当前的诸多不和谐因素,作为地区和世界和平的捍卫者、建设者和贡献者,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全面发展同各国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打造区域命运共同体,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努力走出一条国与国交往的新路。
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现代国际关系伴随着民族国家的产生而兴起,打上了鲜明的西方印记。虽然西方国家也在国际关系中倡导所谓平等、公正、民主、法治等价值理念,但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始终是近代以来国际关系的主要逻辑。中国主张,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大家平等协商解决,而不能由一两个大国说了算。无论是维护和平稳定,还是促进共同发展,都必须充分贯彻民主的原则,把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作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反对干涉别国内政,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推动国际关系向着民主化、法治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
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近些年来,某些国家炮制包括“新干涉主义”在内的借口,打着民主、人权、自由的旗号,在一些国家大搞“颜色革命”,甚至诉诸武力、大打出手,极尽恃强凌弱之能事。事实反复证明,霸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会导致新的更大矛盾。我国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主张通过对话协商、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难点问题,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西方一些人拿所谓“修昔底德陷阱”“金德尔伯格陷阱”来说事,大肆渲染“国强必霸”,把中国描绘成一个可怕的“魔鬼”,似乎哪一天就要危害世界。这些都是彻头彻尾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近10年来,中国军费开支占GDP比例平均约为1.3%,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华民族没有侵略别人、称王称霸的基因,也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的和平发展,不仅不会对任何人造成威胁,而且还会给世界带来福音。
二 合作共赢推进开放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