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老面 发面的老面怎么制作
老面之探:从培育到应用的多面解析
老面,这一传统的面食制作技艺,因每个人的研究方法不同,展现出了多样的面貌。液种、汤种、酵种……等,都是其生动的体现。无需过于繁琐,我们暂时抛开这些繁杂的作法,先来深入探讨老面的本质。
究竟何为老面?简而言之,经过至少8小时发酵的面团,都可称之为老面。我们很少有人会细心观察面团在这一过程中的微妙变化,以及馒头的成形过程。要真正了解老面,我们必须先明白其发酵过程,以掌握最佳的馒头制作时机。这一过程关乎馒头的柔软度和口感。只有认真研究并细致观察,我们才有可能制作出如面包般柔软的馒头。
让我们从一个最基本的实验开始。以中筋面粉、水、酵母为基本材料,混合后搅拌13分钟(冬天需延长至15分钟)。前3分钟是为了整合面团,后10分钟则是唤醒酵母菌的关键时刻。当面团成型后,我们将其置于室外常温环境下,不进行任何干预,任其发展,以观察其变化。这是一种既简单又快速的面团制作方法,只需一晚即可完成,无需繁琐的培养与照顾。
接下来,我们通过年龄来形象地描述酵母菌的成长过程。酵母菌每1.5小时繁殖一代,只有大量的酵母菌才能让面团膨胀。如果面团成型后任其发展,60小时后,酵母菌将逐渐失去活力,不再繁殖,面团也会慢慢失去生命力。
那么,面团的生命周期是如何的呢?
在面团发酵的最初1.5小时内,第一代酵母菌如同刚出生的婴儿般听话,面团在这段时间内成长稳定,这是制作馒头的最佳时期。此时的面团最容易操作,是当代流行的「现种」馒头的主要制作时间。
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面团进入不同的阶段。从1到2亿个酵母菌的成长期,就如同童年期的孩子,虽然发育但仍有些许叛逆,这时候的面团成长迅速但较难控制,容易出现变形和失败。
随着面团发酵时间的继续,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年龄段酵母菌的特点和面团的变化。从幼年期到中年期,每个阶段的面团都有独特的特点和难点。只有深入理解这些变化,我们才能更好地掌握老面的制作技巧。特别是在壮年期和中年的面团,其既有韧性又有拉力,是考虑作为老面的理想选择。
希望大家能更深入地理解老面的制作过程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让我们共同探索这一传统技艺的魅力吧!当面团犹如布满蜘蛛网的纹理,开始展现出韧性与柔性时,它的发酵之旅便正式开启了。特别是在高年期,当面团经过约10.5小时的发酵,第七代酵母菌的数量从32亿增长到64亿,就如同步入61至70岁的稳健时期。此刻的面团虽然有些沉,没有太多的膨胀力,但它的韧性和柔性却在逐渐增强。揭开锅盖,便能闻到面团的微微酸味,用手轻轻拉扯,面团便能延伸得较长。
而当面团步入老年期,也就是经过12小时以上的发酵后,第八代酵母菌的数量从64亿增长到128亿,如同71至80岁的智慧与沉稳。此时的面团更加沉稳,虽然有所回缩,但其韧性和柔性却愈发明显。面团的酸味更加浓郁,当你用手拉起面团,可以感受到明显的筋性,底部更是布满了小气泡。这时的面团老化产生的韧性,正是制作柔软馒头的最佳时机。我们经常享用的放置一天仍然柔软的馒头,正是在这段时间内制作完成的。由于酸味的影响,需要添加碱粉或小苏打粉进行调整。
馒头的老面和现种的差异性主要在于其面团的Q性与发酵的时间长短。通常,老面的发酵时间多数要超过8小时才能算完成。因为经过8小时以上的发酵,面团会变得更加柔软,既有韧性又能保持柔软度。而只发酵2小时或4小时的面团,由于其韧性和柔软度不足,并不能被称为老面。值得注意的是,老面在发酵完成后应放入冰箱保存,否则可能会前功尽弃。每一步的精准操作,都是为了制作出最完美的面团,为我们带来美妙的味蕾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