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治国的致命弱点:对于国家没有宏观规划
司马光和陈寿都是帝制时代的儒生,他们具备儒生的长处和短处。儒生的长处是治史认真,叙述客观;儒生的短处是分析和评论历史时着重处世态度而不着重处事的方法。正史里对的赞扬,基本上是他处世的态度。
正史对诸葛亮的肯定,简单地说是他的清高、忧国、忧民、鞠躬尽瘁以及他治理四川的认真和严明。诸葛亮足智多谋和未卜先知的军事天才,在正史中却找不到!根据《》和《》有关诸葛亮足智多谋和神机妙算的记载如下
(1) 火烧博望坡没有记载;
(2)没有记载;
(3)借东风、、激将、三气周瑜,没有记载;
(4)看星象、卜未来和锦囊授计,没有记载;
(5)木牛流马的记载是231年,诸葛亮自制了木牛,运输粮饷,使士兵都感到轻快如常。
特别应该提的是,正史中的冷静而不急躁;谨慎而果断;周瑜有谋略;处事以大局为重,大智若愚;也不鲁莽!
有关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资治通鉴》这般记载;
(6)207年,诸葛亮与隆中对策,提出鼎立三国的理论。从207年到234年的27年间,诸葛亮备受刘备和阿斗的重用。221年刘备自立为,即封诸葛亮为丞相,可见刘备器重诸葛亮的一斑。
(7)三国鼎立的理论是夺取四川和联吴抗魏,然后内部积极建设而外观局势的变化,等待时机,统一天下,完成霸业。在的协助下,刘备取得了四川。在联吴抗魏的实践上,刘备和诸葛亮都处理得不妥当。刘备借荆州,多次说还都没有还,刘备和诸葛亮都在这方面多次得罪,使吴、蜀的关系闹得很僵。从209年到217年,幸亏吴国统帅鲁肃以大局为重,多次忍让,才能维持三国鼎立的局面。鲁肃一死,孙权便遣派白衣渡江,杀了,夺回荆州;接着大败刘备,三国鼎立的局面便立刻动摇了。
(8)内部积极建设,外观时局的变化,等待时机完成霸业实践工作,诸葛亮也处理得不好。227年到234年,诸葛亮七年六出祁山,攻打兵力比他强的魏军。
第一次出祁山,诸葛亮败在的手下。中间四次的战役,司马懿不愿意和诸葛亮对垒。每一回,诸葛亮在四、五个月内,军粮吃完了,便不得不退兵。一次,诸葛亮叫人送女人的衣服给司马懿,要激怒司马懿出战,不成。月底,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
诸葛亮死后,蜀国衰亡。
其实诸葛亮是一个小心谨慎,处世和处事都非常注重儒家道德的读书人。在治理四川的工作上,诸葛亮亲力亲为,执法严明,把四川管理得很安宁是事实。
隆中对策,显示诸葛亮在理论上也相当强。
军事上,诸葛亮也是一个能力相当强的战术家。
这一切的总和都不足以推论诸葛亮是个大智大慧的人。单凭以上的素质,诸葛亮绝对不能成为中华文化的典范!
诸葛亮有一个致命的弊病,那就是诸葛亮缺乏宏观智慧!
诸葛亮处事过于谨慎,凡事亲力亲为,而不能发挥属下的才能,因而不能充分发挥整体的力量。
诸葛亮经常亲自审阅薄书,223年主薄杨颙直接劝谏说“治理国家有一定的体序,上下不可互相侵犯权力。如今先生掌理朝政,亲自阅审薄书,流汗终日,难道不觉得辛苦吗?”
诸葛亮感谢他的提醒,后来杨禺颙死了,诸葛亮哭了三天。
,临死之前,诸葛亮仍然犯亲力亲为的老弊病!234年 诸葛亮六出祁山,司马懿坚持不出战。诸葛亮派人送妇人的衣服给司马懿,司马懿还是拒绝出战。
诸葛亮派使者到司马懿军中探问,司马懿只是回问诸葛亮饮食、睡眠的琐事。使者回答“诸葛亮每天都早起晚睡;并且处分在二十鞭以上,就要他亲自批示;所吃的饭菜还不到几升呢!”就在月底,诸葛亮死于军中。
诸葛亮不会栽培人才且不善用人诸葛亮器重;刘备临终前告诉诸葛亮说“马谡言过 其实,不可大用,你要仔细观察他!”诸葛亮不以为然。228年,诸葛亮不用出子午谷在前,马谡在后,结果被张郃大败于街亭。220年,诸葛亮顾虑刘备的义子刘封个性刚猛,担心往后不易控制,而叫刘备斩刘封。
诸葛亮掌权27年,特别是在223年刘备死后,不管朝中政事大小都交由诸葛亮判决。,二十多年中,诸葛亮并不能栽培出蜀国的人才来!蜀国人才凋零是很明显的,诸葛亮六出祁山,主将仍然是老将、等。连捧诸葛亮不留余力的《》都会露出一句“蜀中无大将,当先锋”的话来。栽培人才是领袖最重要的工作。
诸葛亮先求战而后求胜,以蜀国单薄的军力,从227年到2 34年,七年六出祁山,攻打强大的魏国。结果,司马懿轻轻松松的不战而屈服了蜀国的军队;诸葛亮却劳民伤财,而是人亡国衰。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