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时期的四大贝勒分别是谁?皇太极为何能脱颖而出?

传统文化 2022-07-07 16:57传统文化www.ettschool.cn

  你们知道的故事吗?接下来学习方法网小编为您讲解。

  公元1626年,后金大汗病死,一时间,后金群龙无首,由于努尔哈赤生前对众人并无明确交代由谁继领汗位,所以诸贝勒开始了激烈的权力争夺。

  不久,争夺结果是,四中排行最末的皇太极问鼎汗位。

  为什么资历最浅的皇太极能继承努尔哈赤的汗位呢?他的继承汗位对我们有什么借鉴价值呢?

  本人认为,原因如下:

  其一,当时后金既有年长君主长期执政的历史惯性,又处在众多内忧外患的危机时刻,国赖长君,这种情势为年长之谋得汗位继承权,提供了广泛的人心基础和深刻的历史性便利。

  努尔哈赤死时,只有大妃陪在身边,所以努尔哈赤的遗言,只有阿巴亥知道。

  不过,阿巴亥宣称,努尔哈赤的遗言是让众多儿子中年幼的继承汗位。

  众所周知,努尔哈赤生前确实最喜欢多尔衮,所以他爱屋及乌地确立多尔衮为继承人,在个人情理上也说得通。

  可是,从私情上说,多尔衮是阿巴亥的儿子,谁能判断出,阿巴亥是毫无私心地没有假传努尔哈赤遗言呢?从公理上说,当时的后金国,并不能承受由年幼子嗣执掌汗位的恶果。

  击败努尔哈赤、欲继续向后金进击的明官

  因为当时,的宁远守将袁崇焕刚击败后金军不久,可谓威望正盛,因此,再接再厉的他正欲磨刀霍霍地继续向东北构筑关宁锦防线,以期将后金国步步蚕食,直至灭亡后金。

  同时蒙古察哈尔部的汗也对后金国,东南方的皮岛势力、朝鲜王国,虽然难以单独威胁到后金,但如果袁崇焕的明军和蒙古军队攻击后金国时,心向明朝的毛文龙、朝鲜军队极有可能会帮忙共攻后金,若真如此,那后金国将凶多吉少,这还仅仅只是外患。

  在内部,后金国也矛盾重重,几乎,由于努尔哈赤晚年实行虐待奴役汉民、疏远歧视汉官的政策,所以后金国内汉民反抗不断、汉官,对忠于后金国毫无热情。

  此外,从当时的统治惯性来说,后金国已被年长的努尔哈赤统治十年,由年长之人担任大汗、统驭众人,已具有长久的历史惯性。这种历史惯性,在短期内极难改变。

  所以,在众多内忧外患的严重威胁下,在年长国君统治的安全历史惯性下,确立一个年幼大汗,容易让国家主少国疑地更加内斗四起、更加,这明显不符合大众的利益、要求和期望。

  所以虽然大妃阿巴亥声称努尔哈赤遗言是让多尔衮继承汗位,但诸多贝勒在纷纷表示质疑的同时,也表示强烈的反对。

  以上客观情势,为年长之四大贝勒的夺得汗位,提供了群众基础。

  其二,努尔哈赤死时,四大贝勒实力强大,阿巴亥及其三子实力相对较弱,所以在弱肉强食的后金内部,四大贝勒威临四方稳操胜券,他们团结起来,以保全其三个儿子为代价,逼令阿巴亥为努尔哈赤殉葬,阿巴亥势单力孤,只能无奈自杀以保全儿子们,如此,四大贝勒取得汗位继承权。

  努尔哈赤死时,国家军队分为八旗,其中五旗军队掌握在四大贝勒代善、莽古尔泰、阿敏、皇太极手中,他们、资历深厚、军权在手、实力强大,而阿巴亥身为女人,号召力有限,其三个儿子,虽然也掌握了三旗的兵力,但是22岁,与四大贝勒相比,在残酷的政治军事斗争中还很稚嫩,至于多尔衮,则只有15岁,也只有12岁,还很幼小,他们根本不具备与四大贝勒争夺权力、打仗争胜的实力和威望。

  所以当阿巴亥不自量力地提出所谓的努尔哈赤遗令时,拥兵自重、精明强悍的四大贝勒们都报以嗤之以鼻不服不忿的态度。

  不过,要斗败阿巴亥,不能用发动军事冲突、对其的极端手段,那样会激化后金内部的矛盾、令其他势力人人自危互相内斗,进而导致国家,所以为了争取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和国家损失的最小化,四大贝勒开始聚在一起商议对策。

  商议的结果,是四大贝勒以为父下葬的名义逼令阿巴亥殉葬,同时承诺将爱护阿巴亥的三个儿子。

  四大贝勒此举,可谓高明:因为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分掌着三旗兵力,若阿巴亥不死,集中掌握三旗兵力的就是她,而她一死,三个儿子各自为政、各自为战,就比她不死时好对付多了。

  当时尚年幼、不成气候的多尔衮

  阿巴亥一听此决议,虽百般不愿,但考虑到若与四大贝勒硬碰硬,不但自己难以获胜下场悲惨,三个儿子也恐难善终,而自己自杀,还有可能借四大贝勒的良知和当众保证,保全三个儿子。

  于是,在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冷静斟酌下,阿巴亥在众文武大臣面前,挣得四大贝勒对儿子们的爱护承诺后,无奈地同意殉葬。

  于是,努尔哈赤死后的权力真空,很快被四大贝勒填补,而政治斗争失败者阿巴亥,则被团结的四大贝勒逼死,其三个儿子,也被军事分散化、政治边缘化。

  其三,四大贝勒击败阿巴亥及其诸子,获得汗位继承权后,对于谁继承大汗之位,进行了一番内部较量与博弈,最终,皇太极因各方面素质都很优秀(能文能武),能妥善协调各方利益(重视满汉关系和谐),能管好小家,也有处理好国家内忧外患的治国谋略,遂从众多良莠不齐的兄弟中脱颖而出,他先得到代善的支持,后逼令阿敏、莽古尔泰屈服,再联合哥哥们共同理政来广揽人心,终于顺利继承后金国大汗之位。

  四大贝勒中,大贝勒代善,是努尔哈赤次子,为人敦厚大度、骁勇善战、建立战功最多、资历最雄厚,曾是努尔哈赤属意的汗位继承人,并执掌正红、镶红两旗兵力,实力强大。此外,代善的儿子岳托、硕托、萨哈廉、侄子杜度等人,都、实力不容小觑,其中杜度掌管镶白旗兵力,岳托、萨哈廉智勇双全、行事用兵能够从大局出发务求周全。这些强悍子侄活动在代善的周围,助代善形成为一股最为强大的争位势力。

  实力强大却难管好小家的代善

  不过,代善也有缺点,他娶的前妻生了岳托、硕托两个儿子。前妻死后,代善又娶了位妻子,生了一些儿子。可是,代善在后妻的撺掇下,频频虐待前妻之子岳托和硕托。

  公元1620年,代善想霸占岳托的房子,又将硕托虐待得出走,并向父汗污蔑硕托,称其叛逃至明朝。待硕托回来证实自己只是不堪父亲虐待、离家出走几天、没有叛逃明朝后,代善还想多次陷害硕托,不过在努尔哈赤的庇护下,硕托得以平安无事。

  连小家都管不好,又如何去管理国家?因此,此事过后,努尔哈赤下令剥夺代善的继承权,至于代善,在意识到错误带来的巨大损失后,为改正之前虐待两子的过失,竟将后妻杀害,如此虽然前妻之子处境稍好,但后妻所生之子尽皆对代善仇视有加。

  同时,杀妻固宠,也大大恶化了代善的名声。

  不久,代善又出了新的问题,由于努尔哈赤逐渐年老,大妃阿巴泰为了在将来继续获宠保持荣华富贵,便向正当壮年的代善和皇太极分别抛出橄榄枝,意图拉拢和依附二人,为此,她向代善和皇太极分别送去饭菜。

  对于后母的好意,代善心存仁慈,欣然接受;而皇太极则明哲保身地将饭菜送回,以示与后母保持距离。

  然而,纸包不住火,一位后妃将此事告发给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大怒,将阿巴泰赶走,同时对代善更加厌恶。代善的处境更加堪忧。

  以上劣迹,虽然看起来,不太像代善一贯的行为,似乎可能是皇太极施展的计谋和阴招,但这些荒唐事,一没证据、二没证人,不论是代善修身治家无方、咎由自取也好,还是被皇太极施展阴谋、设计陷害也罢,代善均不能妥善协调好自家儿子的利益、持续赢得老爹的信任重用,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

  至于二贝勒阿敏,是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之子,他曾参与,击败军和马林军,又参与攻灭叶赫部落之战和攻破辽阳、沈阳的战争,战功卓著资历深厚,所以被努尔哈赤任命为镶蓝旗旗主贝勒。不过,由于他不是努尔哈赤之子,势力相对弱小,所以阿敏继承汗位的希望极为渺茫。

  有勇无谋、有杀母恶名的莽古尔泰

  莽古尔泰,是努尔哈赤第五子,曾随努尔哈赤一起率军击败杜松军和刘铤军,立下赫赫战功,被任命为正蓝旗旗主贝勒。不过,由于莽古尔泰性情暴虐、有勇无谋,只会死打硬拼地行军打仗,对治国理政,没有什么长策伟略和可贵建树,此外,莽古尔泰曾杀害自己母亲,遂导致其名声恶劣,。

  四贝勒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第八子,母亲,是努尔哈赤从女真叶赫部巧取豪夺来的妾,鉴于如此出身,皇太极从小并不十分受父亲重视。

  不过,皇太极自幼喜欢读书习学,汉人的书籍开拓了皇太极的视野,丰富了皇太极的见识,令的他对汉人颇为重视,而其他兄弟们则效法汗父,将汉人视为奴仆,这些迥异于兄弟们的行事风格,使皇太极从众多、只知带兵打仗的兄弟中脱颖而出。

  四贝勒、能管好小家、能管好国家的皇太极

  七岁时,见儿子聪明伶俐才智非凡,努尔哈赤就尝试着将家里的事务交给皇太极管理,皇太极根据书中的管理经验,灵活运用到了家庭管理中,果然将家庭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

  到了少年时期,努尔哈赤见皇太极只喜欢读书,很容易柔弱不堪,便经常刻意地带着皇太极出外游猎,希望能通过不断的狩猎运动,强健皇太极的体魄,培养其精于骑射、能征善战的军事素质和尚武精神。

  皇太极不负父亲期望,到青年时期,已成长为能挽强弓、射猛兽、骑骏马、从父征战的得力助手。

  效法汉人读书习学,令皇太极富于心计,善于出谋划策,对汉民汉官颇为重视,对和谐满汉关系促进国家长治久安这点深有感触;而带兵游猎、从军作战的经历,又培养出皇太极、不怕流血、敢于拼命争胜的强悍军人风格。

  公元1615年,努尔哈赤将国家军队分为八旗,正式建立。而皇太极凭借出谋划策和随父征战四方的功劳,被父亲任命为掌管正白旗的贝勒。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登基成为大汗,正式建立后金汗国,同时,皇太极也水涨船高地成为和硕贝勒。

  此后十年,皇太极继续帮助兄长、父亲征战四方:公元1618年,在他的建议下,父汗出奇制胜、轻而易举地攻下了抚顺;次年,萨尔浒之战中,皇太极先随父击败明朝杜松军和马林军,又随兄弟们一起率军击败刘铤军,立下显赫军功;1625年,皇太极与兄长精诚合作,率军救援蒙古科尔沁部落,欺负科尔沁部落的察哈尔林丹汗不战而逃。

  凭借累累的战功、迥异于兄弟们的军略智谋和满汉一家的远见卓识,皇太极在努尔哈赤诸子中流光溢彩熠熠生辉。

  总之,拥有汗位继承权的四大贝勒中,阿敏是政治犯舒尔哈齐之子,明显没有汗位继承权,要强行称汗,只会被努尔哈赤诸子围杀;五哥莽古尔泰脾气暴躁、有勇无谋,曾杀死自己母亲,名声太糟糕,难以服众。

  至于代善,虽性格较和善、实力也最强,但他与前后妻之子关系恶劣,又与父汗妃子有不良前科,被父汗剥夺继承权、颇受冷遇,可以说,代善连小家都管理不好,又如何管理好国家?

  正所谓家都治不齐,又何以富国强兵地治国平天下?

  所以自家难治的代善,对处理好偌大后金国面临的众多内忧外患,深感力不能及,当然,他的儿子们也深知老爹治家治国的能力,遂将目光投向了能把家庭打理好的政治皇太极。

  公元1626年,在顾全大局的岳托、萨哈廉劝说下,颇有的代善,携两子在众多王公大臣面前,拥立皇太极继承大汗之位。

  于是,在资历最深厚却晚节不保、势力最强盛却父子离心(小家都管不好,又如何管国家)、最有可能继位却被父汗剥夺资格的代善支持下,皇太极一下子得到三旗(代善两旗、皇太极一旗)军力的拥戴,就这样,势单力孤的阿敏和莽古尔泰,只好识时务地承认这位与自己资历不遑多让的弟弟为新任大汗。

  公元1626年九月一日,皇太极在盛京(今沈阳)的大政殿焚香告天,正式继承后金大汗之位。

  不过,为了拉拢支持自己的代善,安抚勉强服从自己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主动与这三位哥哥同台而坐,共同商议着治国理政,这对于皇太极和三位哥哥而言,究竟是福还是祸呢?

  综上所述,皇太极能够在努尔哈赤死后,当上新的后金大汗。原因如下:

  其一,当时后金既有长君长期执政的历史惯性,又处在众多内忧外患的危机时刻,国赖长君,这种情势为四大贝勒谋得汗位继承权,提供了广泛的人心基础和深刻的历史性便利。

  其二,努尔哈赤死时,四大贝勒实力强大,阿巴亥及其三子实力相对较弱,所以在弱肉强食的后金内部,四大贝勒威临四方稳操胜券,他们团结起来,以保全其三个儿子为代价,逼令阿巴亥为努尔哈赤殉葬,阿巴亥势单力孤,只能无奈自杀以保全儿子们,如此,四大贝勒取得汗位继承权。

  其三,四大贝勒击败阿巴亥及其诸子,获得汗位继承权后,对于谁继承大汗之位,进行了一番内部较量与博弈,最终,皇太极因各方面素质都很优秀(能文能武),能妥善协调各方利益(重视满汉关系和谐),能管好小家,也有处理好国家内忧外患的治国谋略,遂从众多良莠不齐的兄弟中脱颖而出,他先得到代善的支持,后逼令阿敏、莽古尔泰屈服,再联合哥哥们共同理政来广揽人心,终于顺利继承后金国大汗之位。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