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首辅大臣徐溥:大臣赠他《清明上河图》,他为何转手送人?
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学习方法网小编带来了相关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曰“吾日三省吾身……”字面意思是,曾子每天要自我反省三次,后来这句话也用来告诫我们,要常常反省自己的不足。关于这一点,有位重臣就做得很好。
这位明朝大臣叫徐溥,他少年时在私塾读书,就决定要效仿古人每日自省。不过他与曾子的自省方式不同,曾子是每天问自己三个问题,看自己有没有做到,而徐溥则是用豆子自省。用豆子怎么自省呢?
徐溥在自己的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分别用来放黄豆和黑豆。每天要是做了一件善事,或者说出一句善言,他就往瓶子里放一粒黄豆。假如今天言行有失,或是某方面做得不好,就往另一瓶子里投放黑豆。
刚开始的时候,总是黑豆多过黄豆,徐溥便时刻反省自己。渐渐地,黄豆数量与黑豆持平,再到后来,黄豆的数量超过黑豆,甚至黑豆已经显得微不足道,徐溥才认为自己进步了。这一习惯,他一直保持到后来为官之时。
景泰五年,徐溥以殿试一甲第二名(榜眼)的成绩,授翰林院编修一职。成化初期,徐溥升任太常卿兼学士,后期任吏部左侍郎。即位后,徐溥迎来职业巅峰期。
初期徐溥进,兼文渊阁。后来晋升为太子太傅、兼武英殿大学士。弘治五年,徐溥成为。弘治七年,加少傅、兼谨身殿大学士。弘治十一年,加少师兼华盖殿大学士。
别看徐溥仕途顺风顺水,而且深受明孝宗器重,但他走到这一步十分不容易。徐溥刚入内阁的时候,正是万安、等人弄权之后,当时局势十分不稳定。为了挽救局势,徐溥便与刘健、、等人合力,这才渐渐稳定了局势。
明孝宗即位时,又恰好是宦官势力上升期,徐溥等人又出面加以制衡,才不至于让宦官擅权。后来明孝宗宠信宦官,开始信奉神仙之说,徐溥又极力上书,以偏信神仙方术导致身亡、崇尚道学导致亡国为教训,劝诫明孝宗要亲贤臣、远小人,勤政爱民。
其实徐溥会成为一名贤臣,一点都不奇怪,就从他当初会用豆子自省,就可以看出其人品。,明孝宗对他十分器重,甚至不愿意让他致仕。
弘治十年,徐溥已经七十多岁,于是上书请求致仕,但明孝宗极力挽留。第二年,他的眼疾越来越严重,不得已请求致仕。明孝宗仍然舍不得放他走,但念及其老迈且患有眼疾,便准许他以“四朝元老”的殊荣奉旨南归。
徐溥为官清廉,虽然身为四朝元老,但身上的积蓄并不多。他在京城没有建造府邸,回乡之后,也不许家人将房子造得太过奢华。连家人都忍不住吐槽道“好歹是四朝元老,人家三年穷知府,还有十万雪花银呢!”
不仅雪花银徐溥不稀罕,就连文化瑰宝《清明上河图》,人家徐溥都转赠他人了。这幅《清明上河图》,可不是什么临摹品,而是张择端的真迹,是当初徐溥在朝为官时,一位同僚赠送给他的。
致仕以后,徐溥却将其转赠他人,他为何要这样做呢?
其实看到这里,大家就应该明白徐溥的为人了。他身为四朝元老,却从不贪图富贵,连积蓄都没有什么。每当他拿出《清明上河图》观赏的时候,都忍不住内心的激动之情,但他欣赏过后就明白,迟早要物归原主。
原来,他发现画上有元末文学家李祁的题跋,而这个李祁,正是大学士李东阳的叔祖。徐溥认为,李东阳才应该是这幅画的主人,于是命亲手将画送到李东阳手上。
不久,孙子拿着李东阳的亲笔信回来,徐溥这才放下一颗悬着的心。可见徐溥的胸怀之广,不属于他的东西,绝不会据为己有,即使像《清明上河图》这样的至宝。
也许后世很多人都不会知道,《清明上河图》曾在这位四朝元老手中停留过,但徐溥的为人和胸怀,将会永远随着史书流传下去,令后世敬仰并学习。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