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黄花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古代未出嫁的女孩为何被叫做黄花闺女
对黄花闺女这个称呼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学习方法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人们叫女孩都会叫黄花闺女或者是大家闺秀,了,确实如此,那么,为什么古代会叫女孩为黄花闺秀呢?其实,这与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关,当时的女孩们喜欢用贴黄花的方式来装饰打扮自己。
古时未婚女子在梳妆打扮时,都喜爱在脸上“贴黄花”。黄花就是用采集的花粉,做成黄色的粉料,再用薄芝片、云母片、蝉翼、鱼鳞、蜻蜓翅膀等剪成各种花、鸟、鱼的形状,沾满黄粉之后将其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 也有用黄颜色的饰粉直接在额上或脸颊两侧画上各种花纹的。“贴黄花”是少女特有的妆容,,也就成了少女的代名词。南朝《采莲曲》中云“相催暗中起,妆前日已光。随宜巧注口,薄落点花黄。”北朝民歌《木兰辞》里,木兰恢复女儿打扮的一个标志就是“对镜贴花黄”。
可见贴花黄是古代少女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装扮。
按照风俗,少女出嫁后就要另作一番打扮,古代民间有俗谚说“今朝白面黄花姐,明日红颜绿鬓妻。”时间久了,“黄花”两字颠倒用在“闺女”一词前面,构成了“黄花闺女”一词,这一用法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了未婚少女的代名词。
,“黄花”又指菊花。因菊花能傲霜耐寒,常用来比喻人有节操。所以,“黄花闺女”也喻指没有过性行为的年轻女性。
贴花黄的来历
关于贴花黄的来历,等撰《太平御览》卷三十《时序部·十五·人日》引《杂五行书》中曾提到这样一个故事
南朝某年农历正月初七这天的下午,宋武帝的女儿与宫女们在宫中的花园里嬉戏。不久,寿阳公主感到有些累了,使躺卧在含章殿的房檐下小憩。当时正是梅花盛开时节。阵阵风过,将树上的梅花片片吹落,有几瓣梅花恰巧掉在公主的额头上。公主脸上的汗将梅花渍染,留下点点划痕,公主被划痕衬得更加娇柔妩媚。
皇后见了,十分喜欢,就让寿阳公主保留着它,三天后花痕才消失。
从此以后,爱美的寿阳公主便时常摘几片梅花,粘贴在自己前额上。宫女们见了,个个都非常羡慕,并跟着效仿起来。
不久,这种被人们称为“梅花妆”(或简称“梅妆”)的妆饰方式便在宫中流传开来。后来又进一步流传到了民间。可是,腊梅花的开放是有季节性的,并不是一年四季都有。于是,有人便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用花粉做成黄色的粉料,再根据自己的爱好,在额头或两颊画上各种花纹。
事实上,所处的北朝要早于南朝的刘宋。,贴花黄的风俗可能在东晋之前就有了。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