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这个传统是怎么来的?古人如何“相亲&rd
由于现在婚姻成本的高昂,导致出现了很多的“剩男剩女”,本身的压力加上父母的督促经常让很多年轻人倍感烦恼,而“每逢佳节被相亲”更成了家常便饭,不过“相亲”这个习惯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古人是如何“相亲”的呢?今天学习方法网小编就和大家聊一聊。
说起古人的相亲,很多人都会联想起各种影视作品中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究等等,可谓规矩非常多。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应该说各朝代的相亲形式都不尽相同。
在夏商周时期,人们对这方面可以说更加遵循本能,当时的人口数量也不算多,古人更重视繁衍,不仅能增加生产力,还能扩充势力,所以当时社会是比较开放的,那个时期的著作《》就有“窈窕淑女,”的名句。,每年的二月国家都会统一举办相亲大会,尚未嫁娶的人都可以来参加,当时女子也都非常的大胆,遇到看上的可以送芍药花以表情意,既雅致又内涵。这个时期的“相亲”并不讲究门第出身这些条件,只要能赶紧结婚生娃就是对国家最大的贡献了。
隋唐时期,社会风气更加开放,唐朝很重视年轻人的婚姻,设立“上巳节”和“元宵节”这两个节日来“相亲”,鼓励未婚的适龄男女参与。上巳节的日子是三月三日,主要是踏青赏景,不过赏景是假,看人是真,的诗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就是非常生动的描写。这些男女如果有中意的话,男方就会折柳相赠,女方若中意则回赠香囊,发展到这下一步就可以上门提亲了。
由于婚娶是大事,唐宋时期把“三媒六聘”写入了法律,于是出现了媒人这个职业,职业媒人是男女相亲流程的重要部分。除了各种媒人说亲,我们还能在各种古装影视剧中看到表亲之间“指腹为婚”,双方关系好,知根知底,可以说是最稳妥的婚姻方式了。其中诗人和他的表妹唐婉就有过一段美好的婚姻故事。以现代人角度来看,这属于近亲结婚,是非常不利的行为。
相亲能否成功本来是看运气的,但相亲时能够互相尊重,为别人多别人考虑一点,保住对方的面子也是情商的一种体现。虽然我们现代人相亲已经没有古代那些繁琐的流程,但古人在相亲的上的礼仪和智慧,还是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的。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