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历史 布朗族的古代历史简介
古代永昌郡范围内的濮人,由于分布地域广阔,所处的环境不同,其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分布在城镇附近和交通便利的部分濮人,逐渐融合于周围先进民族中,而另一部分自以来很长一段时期仍然处于十分落后的狩猎和采集经济阶段。由于这种狩猎和采集经济的不稳定,濮人的迁徙活动甚为频繁。,大民族统治阶级的压迫政策,也引起部分濮人的迁移。
永平十二年,汉皇朝在哀牢区设置了永昌郡,统辖现今的德宏自治州、临沧地区及大理自治州南部各县境。其统治和压迫日益加深,引起濮人部落武装反抗。后来昆明人首领卤承率兵为东汉皇朝效劳,打败了濮人,迫使部分濮人南迁。封建统治者还用行政手段强迫另一部分濮人迁移。
到了西元康末期,在所谓“南夷作乱”的相互混战中,永昌濮人又一部分向南移至永寿。
后,先民--濮(朴)子蛮的分布,“开南、银生、记昌、寻传四处皆有,铁桥西北边延澜沧江亦有部落。”就是说到了唐代,上至今中甸维西,下至今西双版纳都有布朗族先民,南诏奴隶制国家,曾经强征其统辖区域内的诸落后部落人民。《蛮书》卷四就描述了当时被南诏驱赶上战场的“扑”人被军队俘虏后的情况。
宋代,大理国兴起,基本上继承了南诏时期的统治范围。在今景东、景谷、镇源等地,原是“扑”(布朗)与“和尼”(哈尼)所杂居,后来部分地区曾被“金齿白天”(傣族)占据。
元明时期,布朗族先民主要分布在澜沧江以西,包括顺宁(今凤庆)、永昌以及今西双版纳一带,景东,景谷仍有少数分布。
,蒲人的分布与基本一致。中央封建皇朝进一步加强了对蒲人地区的统治和联系。明洪武年间复设顺宁土知府,为蒲人的一个主要聚居区。明代中叶以后,在永昌府属境之凤溪、施甸二长官司辖地及西北部的十五喧三十八寨(今保山西北)是“蒲人”的一个聚居区,在永昌南部之右甸亦有“蒲人”居住。
,蒲人的分布区域与明代无甚差异,与现在也大体一致。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