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习俗 锡伯族人"卖小孩"是什么意思
人"卖小孩"习俗
过去,锡伯族人家里要是有小孩夭折了,之后再有小孩出生时,母亲的眼睛就会被蒙上,小孩一出生即被抱走不能被母亲看到。随后小孩将被送到村庄里另一户人家寄养,这户人家会精心照顾这个小孩7天。到第7天早晨,寄养了小孩的这户人家就要套上牛车带着小孩在村庄里转上一圈,边赶牛车边喊“卖小孩了,卖小孩了……”声音在村庄里回荡,让所有的人都能听到。
走遍了村庄里的大街小巷之后,牛车就会赶到小孩父母家门口,又有人开始大喊“卖小孩了……”,叫过几声之后,院门开了,小孩的家人会出来询问这个小孩怎么卖,这时候母亲要待在家里还是不能见这个小孩。寄养小孩的那户人家就会出价“我们的这个小孩可是个小宝贝,你想要就拿50担谷子,50担高粱,50条金子,50锭银子,你买不买?”小孩的家人上前看看一个星期未见的宝贝孩子,当即答应买下这个小孩。
卖小孩的牛车在门口等待,小孩的家人则回屋筹集对方开出的价码。不一会儿,小孩的家人推着板车出来了,给对方开出的钱物筹集好了,一点也不少。板车上整齐地放着谷子、高粱,50条金子,50锭银子。仔细辨认才发现车上的金条是用金黄的高粱秆截成的,银锭是用玉米面捏成的。赶牛车卖小孩的那户人清点一下会大声爽朗地说“正好啊,一点也不少,得了,小孩就归你了,抱走吧。”
小孩总算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家里,全家人喜出望外地抱着小孩去见他的母亲。此时母亲会拿出早准备好的筛子,透过筛子眼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孩子。就在小孩回到自己家里的这一天晚上,家人会给他的左耳打上耳洞,再过些天就带上耳环,开始蓄小辫子。从此这个耳环便一直伴随着小孩成长不再摘下,直到婚嫁的时候,男方耳朵上的耳环就由女方家的人取下,从此不带耳环表明已婚。
据阿亚拉·久远大爷自己回忆,这些习俗在旧社会是很盛行的,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低下,妇女在生产过程中有小孩夭折的情况。为了表明小孩高贵的身价,就有了当时叫卖小孩的习俗,这样在心理上小孩的父母就有高价买来小孩的感觉,小孩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夭折的概率就降低了许多。而这种习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早已消失,甚至不为人知。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