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朱元璋为面子竟然因为一字而斩杀知州-

传统文化 2025-04-23 10:43传统文化www.ettschool.cn

在洪武年间,一位名为卢熊的读书人以其卓越的人品与学问备受赞誉,被吏部推荐至朝廷谋求官职。朝廷对他颇为器重,特命他赴山东兖州担任知州一职。满怀期待的卢熊踏上了赴任之路。

在古代,官凭印信,私凭文书。卢熊深知自己肩负重任,一到兖州便准备发布文告以正式履职。当他取出朝廷授予的官印时,却发现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差错。原来,朱元璋的诏书中竟然将卢熊任命为山东衮州知州。这官印乃是根据皇帝的旨意刻制,因此兖州被误写成了衮州。然而山东地理志中并无衮州之记载,这显然是史无前例的误笔。

面对这一荒谬的差错,卢熊并未选择顺水推舟,将错就错。作为一名饱读诗书的文人,他对每一件事都严谨认真。他认为兖州就是兖州,不能随意更改为衮州。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向皇帝呈上奏章,要求更正诏书并重新刻制官印。

朱元璋接到奏章后,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他意识到自己确实写错了字,但作为一个出身卑微、自尊心极强的皇帝,他并不想轻易认错。他的脾气上来后,对卢熊大加训斥。

皇帝怒骂道:“卢熊实在胆大包天,竟敢在朕头上咬文嚼字。朕还不知道山东有个兖州,朕封他做衮州知州就是兖州知州。这‘兖’和‘衮’不就是同一种写法吗?不过是文人故弄玄虚罢了。卢熊竟敢将这两个字念成‘滚’州,岂不是要朕滚蛋?这个混账东西,来人,将卢熊斩首示众!”

就这样,卢熊因为一个字的差错,丢掉了宝贵的生命。他的故事让人感叹不已,展现了一名文人坚持真理、严谨治学的精神,也揭示了古代帝王的刚愎自用与残酷无情。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