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中令为秦朝的九卿之一,那都有哪些官员当过郎中令?

传统文化 2025-04-23 09:19传统文化www.ettschool.cn

郎中令,这一官名始于秦朝,位列九卿之一,掌管宫廷侍卫,是皇帝左右亲近的高级官职。汉初继承此制,其属官包括负责议论的大夫、负责宾客迎送和接受群臣奏事的谒者、供奉宫廷的诸郎,以及期门、羽林等。郎中令的职责相当复杂,主要包括宿卫警备、管理郎官、备顾问应对、劝谏得失、郊祀掌三献以及拜诸侯王公宣读策书等。

职位简介中,郎中令除了主要职掌外,还兼有其它职掌,如征讨屯戍、以使者身份策免或策封官吏、参与皇帝的丧葬活动、典校图书以及荐举等。在两汉长达四百余年的历史中,郎中令这一职位随着政治形势的发展发生了一些变化。与皇帝的关系由亲近逐渐疏远,但在礼仪方面的职责逐渐加强。郎中令作为掌管宫殿门户的官员,实际权力较大。

历史上著名的人物赵高也曾担任过郎中令一职。他在这个职位上独揽大权,结党营私,使得征役繁重,行政苛暴。最终,赵高被诛夷三族。

郎中令这一职位在南朝时也曾有所变化,梁代停用光禄勋而改称光禄卿。在曹魏时期,郎中令再次更名为光禄勋。除了光禄勋这一称呼外,郎中令的属官体系也十分庞大,包括大夫、郎、谒者等各有其职责。大夫负责论议,有太中大夫、中大夫、谏大夫等职位;郎则负责守门户、出充车骑;谒者则掌管宾赞受事。还有期门和羽林等职位,分别负责执兵送从和送从的任务。

郎中令这一职位历史悠久,职责繁重且复杂。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所变化,但始终都是皇帝身边的重要官职之一。通过了解郎中令的历史和职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官制的发展和演变过程。赵高的故事也为我们揭示了这一职位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