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与楚王妃幽会 被杀后投尸江中!

传统文化 2025-04-23 06:39传统文化www.ettschool.cn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来自战国时期楚国人民的智慧结晶,而屈原的名字,更多地是与端午节的传统联系在一起。屈原,名平,字灵均,出身贵族家庭的他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他不仅文笔优美,写得一手好文章,而且胆识过人,心怀国家。早年因才华出众而受到信任,出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位。他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联齐抗秦,提倡“美政”。然而因个性耿直,不愿与权臣同流合污,他多次受到排挤和毁谤。尽管受到诸多阻碍和打击,但他始终心系国家。

屈原第一次被放逐是因为被朝中大臣嫉妒他的才华和对国家的关心。第二次被放逐则是新的楚王即位后受到权臣中伤所致。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南侵,攻破楚国国都。面对国家的灭亡,屈原悲痛欲绝,怀抱大石跃入汨罗江中以身殉国。这一天正是黄历的五月初五。据说当地百姓悲痛不已,为了保护屈原的遗体不被鱼虾所食,他们纷纷投放粽子到江中。久而久之,这种祭祀活动逐渐成为一种风俗,端午节也由此而来。屈原虽仕途不得志,但在文学上的成就却熠熠生辉。在流放期间,他留下了许多不朽名篇。其代表作之一《XXX》用华丽的文字、奇特的想象和比喻传达了他的悲愤和忧国忧民之心。许多名句如“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等都被后世传颂。西汉《史记》的作者对屈原评价甚高,并为其立传。虽然屈原之死无法改变历史,但他的精神和对国家的忠诚却被后人铭记于心。他的一生虽历尽坎坷挫折但却无悔于国无悔于民为国家献上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