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瑗:唐朝时期宰相,他为何引起武则天的嫉恨?

传统文化 2025-04-23 05:04传统文化www.ettschool.cn

韩瑗:一代名相,铁骨铮铮

韩瑗,字伯玉,尚书韩仲良之子,唐朝时期的一代名相。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学习方法网一同走进韩瑗的人生历程,他的风云岁月。

韩瑗出身名门,早年在操行上便表现出众,且对吏治有着深厚的理解。他的才华与努力让他在贞观年间逐渐崭露头角,累迁至兵部侍郎,并袭爵颍川县公。

永徽三年(652年),韩瑗升任黄门侍郎,一路晋升,担任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他的才华与忠诚赢得了皇帝的信任,被加封为银青光禄大夫。

韩瑗的命运与废后之争紧密相连。在唐高宗欲废黜皇后之时,他坚决支持旧制,反对废后之举。他痛哭进谏,言辞恳切,却未能说服高宗。次日,他再次上表,直言这是灾祸之兆。虽然忠诚可嘉,但高宗震怒,将他逐出大殿。

显庆元年(656年),韩瑗为被贬的褚遂良鸣冤叫屈,上书高宗,称其“公忠体国”。他的努力都是徒劳的,高宗并未采纳他的建议。韩瑗忧愤不已,请求辞官归田,却未获批准。

显庆二年(657年),许敬宗等人秉承武则天的意旨,诬奏韩瑗与褚遂良勾结谋反。韩瑗被贬为振州刺史,终身不得回京。显庆四年(659年),韩瑗在振州病逝,终年五十四岁。他的死引发了一场风波,家被抄没,近亲流放。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遗命追复韩瑗官爵,赦免其亲属。后追谥“贞烈”,以表彰他的一生铁骨铮铮,忠诚国家。

韩瑗的一生充满波折与坎坷。他铁骨铮铮,忠诚国家与人民,为唐朝的繁荣稳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忠诚与担当。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