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的历史可追溯什么时候?为何会说是诸葛亮发明的?

传统文化 2025-04-23 02:30传统文化www.ettschool.cn

中国人食用馒头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遥远的战国时期。馒头的起源颇具神秘色彩,最初被称作“蒸饼”,因不经过发酵,而有了“牢丸”的称谓。随着人们对面食制作的深入了解,出现了经过发酵的面饼,被称为“面起饼”。据传,古代有以馒头代替人头进行祭祀的仪式。郎瑛在《七修类稿事物》中记载:“在某一时期,人们以面包肉代替人头进行祭祀,称之为‘蛮头’,后来逐渐演变为今天的‘馒头’。”这一传统也反映了馒头在祭祀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晋代以后,古人曾将馒头称为“饼”。凡是以面揉水制成的面团,无论是否有馅料,都被统称为“饼”。到了唐代,馒头的形态逐渐变小,出现了“玉柱”、“灌浆”等称谓。宋代时,有馅的饼开始被称为馒头。馒头的种类繁多,根据馅料的不同,有糖肉馒头、假肉馒头、羊肉馒头等等,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宋代太学生们所享用的“太学馒头”。这种馒头甚至成为学生间互相赠送的礼物,后来连京城临安的市场上也出现了太学馒头的招牌。

历史进入清代,馒头的称谓出现了南北差异。北方称无馅者为馒头,有馅者为包子;而南方则将有馅者称为馒头,无馅者也称作“大包子”。至今,南北方人在包子和馒头的区分上仍然保持着这种差异。透过这一差异可以看出,小小的馒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日常美食,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无论是作为祭祀用品还是日常食品,馒头在中国人的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今,让我们一同走进馒头的世界,品味这一美食背后的历史与文化吧!

上一篇:明朝服饰:明代妇女首饰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