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败就斩 诸葛亮为何挥泪斩马谡?

历史知识 2025-01-15 19:22历史文化www.ettschool.cn

在蜀建兴六年(公元228年),北伐雄心壮志的诸葛亮,带着统一中国的梦想,率兵挺进祁山。彼时,魏国派出大将张邰为先锋抵抗蜀军。在双方激战之际,诸葛亮意识到街亭是军事要地,必须派得力将领前去镇守。

参军马谡,虽深谙兵法、久经沙场,但缺乏实战经验且骄傲自负。因其兄长与诸葛亮的深厚友情,诸葛亮还是派他担此重任。临行前,诸葛亮再三嘱咐马谡,街亭虽小,但事关重大,若失守将影响整个北伐大局。他特别强调要选择靠山近水的有利地形扎营,不可轻敌。马谡到达街亭后,却将诸葛亮的嘱咐忘得一干二净,执意将营寨安扎在孤立的山顶上。尽管同行副将王平极力劝阻,马谡仍置之不理。

不久,魏兵大举进攻,轻而易举地将马谡的孤山团团围住,切断水源。蜀兵不战自乱,张邰趁机冲杀。街亭失守,马谡惨败而归。

诸葛亮听到消息后,深感痛心。他知道大势已去,但依然依照军法处决马谡。尽管官员们纷纷求情,认为天下未定,不宜,且马谡之兄与自己有多年交情。但诸葛亮坚决地说:“过去之所以能胜仗,正因赏罚严明。”他挥泪斩马谡,严明法纪。

回到营地,诸葛亮向蜀帝刘禅奏表,自责用人不当导致战斗失败,请求降职三级。为了尊重法令,刘禅将他降为右将军,但仍负责丞相工作。诸葛亮还将自己的过失公布于众,以警示大家。

三国群星璀璨,诸葛亮的自律与责任担当成为后世楷模。他时刻警醒自己:“用人不当责己过”,不仅要求部下遵守法令,更要求自己做到以身作则。这样的领袖风范,使得国家富强、百姓安乐。诸葛亮的智慧与担当,成为千百年来人们心中的明灯。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