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曹操那么爱才为何还要杀杨修?

历史知识 2022-07-10 11:44历史文化www.ettschool.cn

导读杀在《演义》的描述中是曹操因为战事胶着,心有不忿,然后恰巧听见杨修散布撤军的丧气话,最终处死他。并且小说描述曹操因为嫉才,早有杀他之心。那么曹操杀杨修真的是因为这样的吗?

  在这个世界上,有聪明的聪明人,也有自以为聪明其实并不聪明的聪明人。同样一件事,在前者手里,做得挺漂亮,挺圆满,在后者手里,以为手到擒来,结果逮不着狐狸,惹一身骚,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就是这个意思了。《三国演义》中的杨修,智慧过人,颖悟超群,看似绝顶聪明,其实却是个糊涂笨伯。他的聪明,不过孔雀尾巴上的羽毛,只是为他招来杀身之祸罢了。

网络配图

  杨修听到曹操发布的行军口令“鸡肋”,便回营房打背包,同僚问其缘故,他说,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丞相肯定要撤兵了。漫说是一个统治者,即使普通人,也并不愿意让人揭开内心隐秘,触到痛处。杨修的这种轻薄行为,落在了刚吃了败仗,而且一直要收拾他的曹操手里,是找死了!,就被曹操借口这次泄露军事机密,杀了。

  曹操先杀,继杀,后杀,又杀崔琰。杀杨修,是比较晚的,好几次要除掉他,没有下手,或许嫉才的,也爱才吧,曹操还是将他枭首示众了。泄密,是表面上的理由,实际上是因为他卷入宫廷继承的漩涡中。那是一种最危险的游戏,他下错了赌注,押在赌台上的,却是他的生命,对不起,上绞刑架吧!

  因为曹操杀的这些人,是士大夫阶层的代表人物,是今天所说的知识分子,是左右舆论的力量。所以,比之他杀吕伯奢、杀、杀董妃、伏后,杀吉平、董承所产生的负面反应,要强烈得多。杀了他们,生前有人说,死后还有人说,再伟大的统治者,能堵得上一代人的嘴,堵不上后世人的嘴,就要产生久远的影响。

  直到前些年,还有一出新编历史剧,《曹操与杨修》,来评估这段史实。

  凡统治者,除极个别的把读书人捆绑起来扔到江里淹死者外,并不特别专门和知识分子为敌的。除非他暴虐成性,非要不可。有的只是由于非知识分子出身,对知识分子的一种心理排斥情绪。例如往儒生的帽子里撒尿,最终按着叔孙通的礼仪彩排,尝到做的威风,也就改变了对儒生的看法。凡做皇帝,少不了需要谋士出主意,儒士写文章,文士唱赞歌,雅士凑热闹的。但不需要跟他持不同政见,有碍他统治的知识分子。因为所有当皇帝的人,无不相信曹操儿子的话,“文章乃千秋之大业也”,对意识形态十分看重。

  尽管千百年来,统治者深知曹操杀了这些著名的知识分子,受到后世人的谴责,名声很不怎么样,但也不怎么引以为戒。一旦知识分子触犯了统治阶级的利益,皇帝,军阀,仍旧照杀不误。所以要杀,原因就在唱反调。祢衡公开诽谤,孔融剌议朝政,许攸妄自尊大,崔琰反对称王,曹操饶不过他们。

网络配图

  历代统治者,绝对不杀知识分子者寡。不过,杀多杀少,也各不一致。有时候口子开大一点,能把大家杀得鸦雀无声,但有时候也不大灵,越是杀,唱反调者也越多,杀不胜杀,就只好杀代表性的人物,曹操就采用这个办法。因为他用的知识分子,怎么也比杀的知识分子多,所以他在历史上,不像坑儒的那样被看做暴君。

  至于杨修之死,好像又与祢衡、孔融、许攸、崔琰不尽相同。李卓吾先生在评点《三国演义》时指出“凡有聪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杀其身也”。这大概也是一部分命运蹭蹬的知识分子不幸的根源。好出风头,哗众取宠,恃文傲世,性乖情异,这些文人恶习,若陛下不热衷的话,倒也不至于送命。不过,一部中国历史,也就是一部文字狱史,所以,李贽才这样说的吧?不过,他自己明白这个道理,但自己也还是死在这个“聪明而好露”上,这大概就是知识分子的性格悲剧了。

  不过,杨修又当别论,他介入了宫廷的最高层次的权力分配的斗争中去。这才是杨修真正的杀身之祸。

  杨修才华外露,行为浅薄,巧智有余,器识不足,耍小聪明,功夫一等,玩小把戏,人莫能及。这种人,玩文学是可以的,顶多傻狂而已。作御用文人,随班唱和,帮腔歌德,也会有一份好俸禄。若是乖巧些,马屁拍得响些,若是机灵些,万岁喊得响些,说不定大学士就该你当定了。但千万不能玩政治,不能玩官场权术,尤其不能玩危险的宫廷抢班夺权的游戏,杨修就是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押宝在身上,结果,惹恼了曹操,这才把命给玩丢了的。

  他实际是那种不聪明的聪明人,错误地估计了形势。他认为曹操爱才,有可能传位于次子曹植,他就成为植党。曹植有才,他也有才,,亲密得以至曹植一天不见他,连饭都吃不香。其实,对中国的统治者来说,每当接触到实际的继承问题时,所谓的“才”,绝不是考虑的条件。如何保持这个政权,便成了第一位的选择标准。“才”,包括才干、才能、才智、才气……作为封建社会的一国之君来说,无才,国家机器照常运转,而有才,则必要施展,而施展,好和坏就各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杨修太看重“才”,曹操也不是不看重“才”,但一涉及到江山大业,大文学家曹操就得让位于大政治家曹操,他必须得把王位传给曹丕,这就是必然的选择。

  当曹操征求意见时,这位谋士(这是个真正聪明的聪明人),对曹丕、曹植都不表态,只是说,我在想当初袁本初废长立幼的事情。这话厉害,打动曹操。从这一刻起,杨修的头,基本就不在他的脖子上了。再则,杨修的父亲杨彪,是曹操的对头,杨修的舅舅,是曹操的宿敌,这实在是杨修的致命伤。他都看不到他一家是曹操的宿敌,能指望会对你有什么好的看法吗?

网络配图

  曹操在杀掉杨修以后,极其恶毒地给他父亲太尉杨彪写了一封信。“操白与足下同海内大义,足下不遗,以贤子见辅。比中国虽靖,方外未夷,今军征事大,主簿宜守。而足下贤子,恃豪父之势,每不与吾同怀,即欲直绳,顾颇恨恨。谓其能改,遂转宽舒,复即宥贷,将延足下尊门大累,便令刑之。念卿父息之情,同此悼楚,亦未必非幸也。”下面开列他送去礼物清单有锦裘二领、银杖一枚、宫绢五百匹、钱六十万、车一乘,牛两头、马一匹,驱使二人,青衣二人。“所奉虽薄,以表吾意,足下便当慨然承纳,不致往返。”曹操写信写得何其轻松,哪知道杨彪收信收得何等痛苦。

  曹操在消灭政敌时的残忍,与其他统治者无甚差别,其冷酷是很的。

  杀掉你的儿子,是为你好,你不得有别的想法;送给你的礼物,你得收下,你不可拒绝我的好意。这封信,其实是曹操给杨彪的哀的美敦书,让他放老实些。曹操因为家世低微,对贵族豪门,世家高第,是有意摧毁的,早就有杀杨彪之意。如今,将他的儿子伏法,也是给所有反对他的皇族、贵族、士族,一个当头棒喝的警告,小心你们的脑袋。

  所以说曹操杀杨修这一件事情是早有谋划的,并非是简单的一时气愤。更不会说是嫉妒。真正的原因是因为曹操想,震慑当时不安分的世家大族。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