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本是三国一代英主:在位四十年 国中无权臣
等贤臣相继逝世后,蜀汉逐步衰落。后魏国大举伐蜀,屈服,被俘虏到洛阳。为了笼络人心,稳住对蜀汉区域的控制,封刘禅为安泰公,还把他的后代和本来蜀汉的大臣五十多人封了侯。
网络配图
有一次,司马昭大摆酒宴,请刘禅和本来蜀汉的大臣参与,宴会中特别叫了一班歌女表演蜀地的歌舞。一些蜀汉的大臣看后伤心地掉下了眼泪,只要刘禅看得。司马昭仔细观察他的神态,问刘禅说“您还牵挂蜀地吗?”刘禅乐呵呵地说“这儿挺快活,我不牵挂蜀地了。”(“”由此而来)司马昭以为刘禅的确是个傻蛋,不会对自个构成威胁,就没有想除掉他。
刘禅也在大家的心目中成了庸主的典型,“扶不起的阿斗”成了对庸人的戏称。真相果真如此吗?
刘禅虽然不是一个聪明有为的君主,但也不是一个窝囊无能的人,
网络配图
那一顶“扶不起的阿斗”的帽子,真实应该给他摘掉。理由是刘禅称帝在位共41年,在那种群雄割据、兵连祸结的动乱年初,能在朝这么久,没有适当的智慧是不可的。有人把这归因于诸葛亮的辅佐。其实,诸葛亮身后,刘禅还做了29年的皇帝很难说成是全凭诸葛亮的辅佐之功。
不仅如此,刘禅的脑筋也非常清楚。诸葛亮急于北伐的时分,他奉劝说“相父南征,远涉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劳神思。”虽然诸葛亮置自个的奉劝于不管,但北伐抉择一旦构成,刘禅仍是全力支持诸葛亮。诸葛亮身后,刘禅立刻停止了劳民伤财的北伐。虽然刘禅与诸葛亮君臣之间也存在着些许不谐音调,但刘禅却一向统筹兼顾。诸葛亮用人失误,后主安慰说“胜负兵家常事。”等诸葛亮打了胜仗,后主刘禅当令康复其职务。
网络配图
关于刘禅“乐不思蜀的故事,《志集解》引于慎行的话说“刘禅之对司马昭,未为失算也,……思蜀之心,昭之所不欲闻也……左右虽笑,不知禅之免死,正以是矣。”同样是屈服后宣告退位的皇帝,刘禅得以做了八年的安泰公后,东吴的则被司马昭的儿子赐毒酒杀了,其间道理大约在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