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韩信脱离刘邦称王,能否与韩信、项羽三足鼎立?
争霸时期,当攻占齐地之后,谋士蒯通曾劝说韩信“,鼎足而立”,也曾派人劝说韩信自立,但韩信最终却没有采纳,而是只向求取了“齐王”之位。六年后,韩信被诱杀于长乐宫,被杀之前,韩信叹道“吾悔不用蒯通之计”。那么,韩信如果当时听从蒯通之计,真的能够自立为王,与刘邦、项羽鼎足而立吗?下面学习方法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首先来说,韩信自立的难度极大,彼时的他并不具备自立条件,主要面临有以下三大难题:
难题之一:没有亲信将领,兵权难以掌控
毫无疑问,被誉为“兵仙”的韩信带兵打仗的确是把好手,但在笼络人心方面却并不成功,其虽然长期带兵,但却并没有培养出属于自己的亲信将领,导致兵权难以掌控。关于这一点,从两个方面均可体现出来。
1、刘邦两次夺取韩信兵权。韩信在归属刘邦之后,一直以来都在刘邦麾下统兵作战,直到汉二年(前205年)之后,由于正面战场压力太大,韩信这才得以独自领兵开辟其他战场。不过,韩信手下士兵虽然大多为自行招募而来,但却先后两次被刘邦轻易夺取兵权。
第一次发生在汉三年(前204年)六月,刘邦在“”中战败,在得知韩信、驻扎于修武却按兵不动后,大怒之下“北渡河,驰宿修武。自称使者,晨驰入张耳、韩信壁,而夺之军”(《·高祖本纪》)。第二次则发生在汉五年(前202年),由于此前韩信请封“假齐王”和拒不奉命围攻项羽,“垓下之战”后,刘邦“驰入齐王壁,夺其军”(《史记·高祖本纪》)。
韩信作为主将,却先后两次被刘邦如此轻易的夺取兵权,此举固然有韩信的因素在内,但同时也不难看出,韩信其实很难掌控手下的兵权。
2、韩信麾下多为刘邦嫡系。从汉二年(前205年)独自掌兵,到汉五年(前202年)楚汉争霸结束,韩信虽然独自掌兵长达三年,但却始终没能培养出真正忠心于自己的亲信将领,的确令人 极度费解。
作为韩信麾下主要将领,、、、陈贺都是刘邦的嫡系将领,则是吕泽嫡系,尤其是灌婴,乃是韩信麾下的主要将领,多有独自领军出征的记载。然而,自韩信向刘邦请封“假齐王”之后,灌婴便已经基本上脱离了韩信,此后独自向南攻掠楚地。而在垓下决战之前,韩信虽然拒不奉令出兵,但灌婴却还是率军驰援刘邦,项羽最终无法向东退往彭城,只得向东南撤退,便是灌婴的功劳。
灌婴率军断了项羽退路
如上,韩信是帅才不假,奈何手下将领却多为刘邦嫡系,如此一来即使军队为其独自招募训练,但想要完全掌控兵权,却是十分的困难。追随刘邦时,这些武将纵然忠心耿耿,可一旦要脱离刘邦,又有多少人会追随韩信,实在。
难题之二:缺乏理政人才,没有根基之地
俗话说“”,打仗可不仅仅有兵就行,还必须拥有源源不断的后勤补给,这就要求必须拥有一块稳定的根基,刘邦虽然多次在正面战场击败,但正是凭借着关中地区源源不断的兵员补给和后勤保障,这才取得了最终的胜利。然而,韩信在此方面同样面临两个问题。
1、齐地尚未完全平定。在攻占齐地之前,韩信虽然不少,但魏地被刘邦纳入直辖,赵地又被封给了张耳,韩信始终没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根基之地。此后,韩信虽然成功攻占齐地,且被封为齐王,但直到汉四年(前203年),齐地才被初步平定,结果次年便爆发了”垓下之战“,韩信在率兵参战之际,还将曹参“留平齐未服者”,可见即使到了“垓下之战”时,齐地仍未彻底平定。
2、缺乏治理地方人才。中国古代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然而真正最终夺取,并坐稳天下的却仅有刘邦和两人,原因何在?主要便在于破坏容易、重建困难,打仗自然是武将的天下,但治理天下却需要更多的理政人才,刘邦、朱元璋之所以能够最终夺取天下,与他们所拥有的庞大人才队伍是密不可分的,而这一点韩信却不具备。刘邦有帮其治理后方,他哪怕在前方败的再多,也有之时,而项羽在正面战场虽然屡战屡胜,但最终还是因后勤补给困难而被迫撤军,并最终被击败于垓下,这与其人才匮乏不无关系。
如上,没有稳定的根基,缺乏理政的人才,使得韩信根本没有实力发展自己的力量,同样也无法保证战争后勤,跟随刘邦时自有人打理这些,比如曹参,可一旦脱离刘邦,韩信手下又有谁能够担当此任。如果不能解决这一点,又如何与刘邦和项羽三分天下?
难题之三:大势难以逆转,三方难以共存
即使韩信成功解决了以上两点难题,但实际上刘邦、项羽、韩信三方仍然难以共存,更何况,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天下一统已经的大势已经难以逆转,而刘邦在夺取天下方面,已经占据了太大优势。
1、三方难以共存。刘邦封韩信为齐王不假,但那是源于齐地鞭长莫及;项羽虽然也派武涉劝韩信自立,但那是源于项羽陷入腹背受敌。也就是说,刘邦和项羽均是被迫做出的退让。实际上,无论对于志在夺取天下的刘邦,还是对对于志在称霸天下的项羽来说,都无法容忍韩信与自己,而韩信无疑又是三方之中最弱的一个,这种情形下,三方又如何能够共存,韩信恐怕还是最早被消灭的那一个。
2、此计只可称霸。从蒯通的计策来看,他显然是以分封制的思想在考虑天下局势,例如“据强齐,从燕、赵”,燕王臧荼投靠刘邦乃是畏惧韩信的东进,因此还是有可能投靠韩信的,但赵王张耳的情况却不同,赵王张耳虽然与刘邦同为诸侯王,但和刘邦却属于从属关系,想要说动他转投韩信,其实并不容易。此外,刘邦本人其实并非想要回到分封制,他所要的是夺取天下,因此想要劝说刘邦和项羽罢兵,恐怕并不容易;而项羽素有称霸之意,即使与刘邦罢兵,也不会容许韩信占据齐地而霸天下。
3、统一难以逆转。虽然作为第一个的已经灭亡,但由于礼乐崩坏、的崩溃等原因影响,天下已经很难再恢复到分封制那种局势,虽然此时天下诸侯仍然较多,但实际上已经很难维持稳定,大一统的趋势难以逆转,这也是项羽分封天下后,又迅速天下大乱的重要原因。而在决定天下归属方面,刘邦比项羽、韩信都具有优势。事实上,就在韩信夺取齐地一年后,项羽便因背后遭遇袭击,前线后勤补给困难而支撑不住了。可以说,夺取天下虽以战争手段为主,但却不仅仅依靠无力便能成功,否则历史上名将并不少见,但为何却少有名将能够成功夺取天下呢?
如上,韩信即使自立,也仅仅只能将刘邦统一天下的步伐拖后而已,根本无法改变天下大势,项羽和韩信的败亡只是迟早问题。
综上所述,韩信如果真的想要按照蒯通的计划自立为王,就必须解决以上三点难题,而以当时的韩信来讲,这些难题短期内根本无法解决,此时的韩信根本毫无自立的实力和可能。事实上,韩信没有听从蒯通之计,或许有对刘邦忠心的因素在,但未必便没有考虑到当时自己的处境,以及天下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