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如果狠下心杀掉哥哥和儿子的话 朱祁镇的下场会不会更好
对和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学习方法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朱祁钰要是真有那个本事把他哥哥、侄子给杀了,那他就不叫朱祁钰!朱祁钰与朱祁镇最大的区别在于嫡庶,嫡庶导致他们的成长环境与培养方式大相径庭。前者是按照皇子培养,学习的是诗书礼仪;后者是按照帝王培养,掌握的是帝王心术。
按照定下的规矩,嫡庶之别的观念是深入人心的。尽管当年如何英明神武,朱元璋都没买他的帐,而是跨代册立了皇太孙。包括朱棣传位、朱高炽传位、朱瞻基传位朱祁镇一样,都是嫡传。
朱祁镇与朱祁钰是明宣宗仅有的两个儿子,他们的关系十分要好。同样是按照明制,皇子成年之后是要赶往外地就藩的,朱祁镇却出乎意料地将自己的亲弟弟朱祁钰留在了北京城,册封为郕王。前半生都在和诗书礼仪打交道的朱祁钰满脑是忠君爱国。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当今皇上又是自己的亲哥哥,多么其乐融融的一家人啊!
这一切都在那一刻改变了!明正统十四年,在宠臣王振的建议之下贸然蒙古瓦剌,不料兵败被俘。等忠臣良将为了粉碎阴谋,请示孙册立监国郕王朱祁钰为,尊奉朱祁镇为太上皇。通过朱祁钰的坐镇、于谦的妥善安排,取得了圆满成功。也先因为内讧而不得不带着朱祁镇前往蒙古草原。
朱祁镇在草原生活了一年,起居如常,有人侍奉,无事先生,四处结交朋友。而北京这边,于谦等人一度因为太上皇倘若归来,代宗归政之时头疼,他们不仅一次的旁敲侧击,得到的答案是“当初是你们把我推上来的,我其实是不愿意做这个皇帝的,既然做了,也不能乱了章法!”朱祁钰拒绝了归政朱祁镇的建议,想要继续做皇帝。不仅如此,在册封朱祁钰之前,孙太后等人为了让朱祁镇一脉承继皇位,先立朱祁镇长子为太子。朱祁钰便开始打朱见深的主意。
一年过后,北京方面因为朱祁钰、于谦等人的治理而井井有条,也先越发觉得朱祁镇在草原像是一个累赘,于是做了人情,将他送回了北京。来到北京的朱祁镇象征性地采取了“让位”仪式,宣布升任为太上皇,随后被朱祁钰安排在南宫。
朱祁钰为了防止朱祁镇与大臣结党,图谋不轨,将南宫周围的树木、多余建筑全部拆掉,只有一院高墙围着南宫。除此之外,除了定时的生存必须品,朱祁镇不能和任何人长时间共处,外墙宫门甚至被铜筑,以防外人进入。后来,朱祁钰通过一系列小手段,终于成功废除太子朱见深,改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皇权吞噬了朱祁钰的内心,他已然奋力挣扎,试图从“临时品”过渡为正统,而他的举措正在一步步使他接近成功。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朱祁钰独生子朱见济做太子没多久就死了,年仅五岁。朱祁钰,想要赶紧再生一个,怕是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终在整日整夜的政务与劳作之中,朱祁钰病倒了。
于谦等人见状,连同王直等人准备上疏重新册立朱见深为太子,并约定次日皇帝坐殿,奏请此事。就在当晚,于谦政敌等人在请示孙太后之后,气势汹汹的带着一帮人将南宫里的朱祁钰请了出来,一路畅通无阻地来到皇宫内。于谦于当晚得知了消息,他掌握这军政大权,可以阻拦但却听之任之。次日,朱祁钰还在梳洗之时,朱祁镇依然复辟,史称“”,亦称“南宫之变”。
朱祁镇复辟之后,对朱祁钰、于谦等景泰朝臣进行了大规模清算,朱祁钰为恢复明朝国力而做出的努力付之东流。到现在人们还有两个疑问,其一是于谦为什么不阻止夺门之变?其二是朱祁钰为什么不杀人灭口?
对于第一个问题,答案就在于于谦此人,用他的诗来说就是“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成为权臣是时事所迫,拥立新帝、拒绝太上皇入城也是权宜之计。怎奈上了贼船难下船,处处如履薄冰。自己的清白只有用自己的从容死亡来证明,这也是大明朝一大悲哀。
朱祁镇复辟的那一天,于谦手里还握着那一封上疏奏请册封朱见深为太子的折子,有很多人认为,如果于谦能够早一日将这份折子上奏,朱祁镇很可能会网开一面。历史没有如果,而且据我观察朱祁镇好像也不是什么胸怀宽广之人。(对于于谦之死,笔者在往期有过专门回答,细致原因详见19日关于“夺门之变于谦为和不制止?”的回答)
对于第二个问题,朱祁钰为什么不杀人灭口?这就跟朱祁钰的心理有关系了!前面说过,朱祁钰从小学习的是,是诗书礼仪,是君君臣臣,不是帝王之道,不是权御之术,不是政治韬略。尽管朱祁钰这个“半路出家”的皇帝做得比朱祁镇这个“科班出身”的皇帝还要出色,但总体上还是有欠缺,那就是朱祁钰不明白什么是“孤家寡人”,什么是“不狠难成王”。
朱祁钰一直天真的以为,断绝了群臣与朱祁镇的交流、切断了朱祁镇与外界的通道就可以将所有的风险化解。殊不知,最大的风险不是复辟的过程,而是朱祁镇本身,他自身就是一杆具有复辟合法性的大旗。
朱祁钰心软了,他被朱祁镇的彬彬有礼所迷惑,他被朱祁镇的“三让”之礼所欺骗,他被朱祁镇的安于现状所麻痹。更重要的是,他为了政局的平衡而让于谦、石亨在斗争中萌发了拥立复辟的念头。
景泰八年正月,景泰皇帝朱祁钰正在乾清宫拖着病体梳洗,准备上朝。突然皇帝上朝的撞钟响起,朱祁钰先是一惊,随后脱口而出“于谦耶?”这不禁思考,脱口而出的疑问正好暴露出景泰朝廷的又一个问题,那就是权臣当道,君臣猜忌。
朱祁钰为了牵制大权在握的于谦,让其政敌石亨、徐有贞等人活跃与庙堂,而在争夺政治资源的时刻,石亨想出了用力太上皇复辟的主意。朱祁钰得知此事之时,朱祁镇已经是皇帝,而自己的表示也很平淡“哦,好好好!”随后继续卧病在床,诸事不问。
朱祁钰在自己面临万丈深渊的,居然还一心想着不要让外人夺位,看见这个皇帝当的是真的糊涂。于谦对大明朝如此忠心而不详查,南宫如此大的隐患而不根治。真是“虎狼屯于阶下尚谈因果”,这样的“糊涂虫”又怎么会想到对自己以前的好哥哥下手呢?
明英宗复辟之后,改国号为天顺,废景泰帝为郕王,将其囚禁。不久后,郕王病逝,他的好哥哥亲自赐为“戾”(一个极其不好的谥号,寓意朱祁钰一生都在为恶),并且亲自下诏责骂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将朱祁钰以亲王礼节葬于北京西山,他也是自迁都之后唯一一位没有葬于明十三陵的。
被自己叔叔废了的朱见深继位之后,仍旧很大方的恢复了宗朱祁钰的帝号,毕竟朱祁钰功大于过,朱见深也并没有计较前嫌。从朱见深开始,朱祁钰才逐渐被接受,其功绩才逐渐被人们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