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和汉献帝从小开始接受磨难 两人的结局为何完全不一样
今天学习方法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和,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曹丕十岁那年,随父从军,然恰逢反叛,围攻曹营,夜黑风高里四处起火,军中大乱,,长子战死,剩下小子曹丕,单人独骑从乱军中逃出。
果真是英雄儿子好汉,自小可看出,此子非同一般!
中平六年,少帝遭废黜,弟弟陈留王九岁,被立为,称献帝。自此后,当了皇帝的刘协再也无法掌握自己的人生,的崩溃,正式开---
曹丕和汉献帝的人生,都是从不大点儿开始接受磨难,一个是小小年纪随父征讨天下,做好了还得准备;一个是九岁当了天子,从此却颠沛流离,四处。
其实小皇帝曾拥有过朝廷的一部分优质资源,例如兵马、官吏和人脉,武将有段煨、杨奉,种辑;文臣有杨彪、、董承等人。若此时积极寻找可靠之地发展,投奔四川或者荆州等处,没准儿会有不同出路。
但此时的汉献帝,柔弱的刘协,成长在深宫里,始终像个禁不起的小花朵,小小年纪就面临成人世界的尔虞我诈,时刻都会枯萎。从出生那一刻,就在一群、宫女的喂食下长大,后来宫廷巨变父母早亡,哪还有心智自主人生?
家庭教育的缺失,是汉献帝命运成长过程最大的遗憾。他其实已经成了孤儿,虽有一帮大臣跟随,但终究比不上父母给予的温暖和鼓励,没有了榜样的传承和教诲,也就没有了培养勇气和信念的温床。
献帝成长过程,没有一天安宁过,先有董卓把持朝纲,董卓被吕布刺死后。王允无能,跳城而死,献帝即被李傕 、郭汜掠于军中,又亏杨奉、董承护送东进故都洛阳(其实是一直跟着杨奉、董承流浪)。当着居无定所的皇帝,直至曹操率兵来援,自此又落入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圈套之中。
但其必定还是少年天子,手下不乏文臣武将护持,虽然没什么实力,但至少还有号令天下的牌面儿。长大成人的刘协不甘心被人操纵,也产生出了丝丝缕缕想恢复汉室的野心。通过国舅董承衣带诏事件,密谋推翻曹操。
只不过此刻境况,想恢复汉室,已经没了半点的机会,曹操那是一代奸雄,以汉献帝的心智与他斗,岂不是以卵击石?
事情败露后,这个身份高贵,从小在恐吓、斗争、颠沛流离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心灵,实在脆弱得,早死了那颗重整河山的痴心,他只想活着就好!
曹丕呢,自幼长于军中,父亲曹操能文能武一代豪雄,这个榜样实在太给力了,所以曹丕的强大,更得益于父亲的言传身教。追随父亲脚步,胸藏一代霸主的伟大理想,时刻在鞭笞的曹丕前进,看历载下的曹操如何培养曹丕
初平三年(192年),曹操认为时下兵荒马乱,教曹丕学射箭,六岁时,曹丕学会了射箭。八岁时,曹丕学会了骑马。从十岁起,曹丕就随父亲征战南北,长时间的军旅生活锻炼了他强健的体魄,还丰富了他的见闻,为其诗篇创作积淀了大量的素材。随着他年龄与阅历的不断成长,艰苦生活环境带来的精神冲击,逐渐形成了他特有的沉郁性格气质。
建安二年(197年),曹丕随曹操南征张绣,张绣先降后反,曹操长子曹昂和侄儿曹安民遇害,年仅十岁的曹丕乘马逃脱。
十岁骑马于乱军中逃走,置之死地而后生,古今能有几人做到?现在的十岁孩子骑个自行车,家长还不让出小区大门呢!
曹丕虽也是继承的祖业,但曹丕为啥能把他家族的事业推向顶峰?从以上分析可得出,曹丕的成长史就是一部战争史。自小见惯了战阵、见惯了杀戮、见惯了生死,他的生命里有了血与火的锻造,得到了更多父亲的培养与鞭策,所以具备了天下争雄的信心和勇气。
曹操开创基业的时期,诸侯林立各方势力相当,“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氏团队称霸的旗帜和手段,能得到更多百姓的认可,民心所向有更多的能人志士来投靠。例如,等谋士;,等武将。这一手段的实施不止为曹操立威,还起到了对诸侯之间的震慑作用。
但在创业后期,呈鼎立局面,曹氏霸业已成,汉献帝这个招牌就显得多余了。
文不能治国安邦,武不能上马征战的汉献帝能做什么?苟延残喘能过一天算一天罢了!俨然是称霸的绊脚石,妨碍着曹丕称帝之路。
,只有曹丕当了皇帝,追随曹氏集团的文臣武将们才会有往上阶发展的机会,原先属于魏王的家臣,空间太小了。要想名正言顺做朝廷的大臣,把曹丕推到皇帝的位置,大家才能各得其所,所以只有把这块蛋糕做大,大家吃得才更饱更尽兴,对吧?曹丕呢,称帝是走向人生的巅峰啊,?
所以汉献帝和曹丕两人好像都没有了“退路”!
汉献帝退一步,汉室江山没了(实际上早没了),曹丕更不能退,身后文武等着吃肉呢!所以他只能进不能退,某些时刻不用他出面,华歆、之流,就把铺垫做好了,只待曹丕荣登大典!
汉献帝有得选吗?
历经四百年的汉家天下就此戛止,让位后终于不再过的日子了,落得个善终,心里反倒踏实多了。
于是,曹魏与东吴、西蜀二国争霸的时代正式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