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恒和刘贺都是进京称帝的藩王,为何会有不尽相同的结局?

历史知识 2022-07-05 20:39历史文化www.ettschool.cn

  和这两位不同年代的,原本都没有希望继承皇位,但却在因缘巧合之下,他们都幸运的被大臣们推选为。,刘恒进京称帝后,很快就就从等权臣手中夺回大权,成为执政长达二十三年的;而刘贺进京称帝后,却很快被权臣给废掉,沦落成执政仅二十七天的汉废帝。

  那么,刘恒和刘贺这两位进京称帝的藩王,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下面学习方法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后,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联合刘章兄弟一同诛灭了集团。事后,他们以吕后所立的小皇帝不是的亲儿子为由,打算另立新皇帝。

  这个时候有人建议立齐王刘襄为帝,这刘襄是齐悼惠王的长子,的长孙,他不仅实力强大,而且在诛灭吕氏集团中立有大功,所以由他出任大的新任皇帝,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

  ,刘泽以及一些大臣却提出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刘襄老婆的娘家人太过凶残,如果让他当皇帝,搞不好又会出现第二个吕氏集团。所以他们建议立代王刘恒为皇帝,因为刘恒和他的母亲都宽厚仁慈,而且刘恒还是刘邦至今还活着的最年长的儿子。

  或言“齐王,高帝长孙,可立也。”大臣皆曰“吕氏以外家恶而几危宗庙,乱功臣。今齐王舅驷钧,;即立齐王,复为吕氏矣。代王方今高帝见子最长,仁孝宽厚;家薄氏谨良。且立长固顺,况以仁孝闻天下乎!”乃相与共阴使人召代王。

  在这种背景下,大臣们便一致推选代王刘恒为皇帝,接着周勃便派出使者去接刘恒到长安继承皇位。由此,年仅23岁的代王刘恒,便成为大汉朝的第五位皇帝。

  转眼106年过去,等到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由于他没有子嗣,生前也没有定下接班人,所以大臣们只好自己来商议新皇帝的人选。

  这个时候有人建议立广陵王为皇帝,这刘胥是的第四个儿子,汉昭帝的哥哥,也是当时汉武帝唯一还活着的儿子,所以从血缘关系上说,刘胥确实是最合适的皇帝人选。

  ,霍光等人却认为,广陵王刘胥喜好游乐,行为没有法度,当初汉武帝就是才不选择他为皇位继承人,如果我们现在立他为皇帝,就是对国家和百姓的不负责任,所以我们宁可废长立少,也不应该立刘胥为皇帝。

  夏,四月,癸未,帝崩于;无嗣。时武帝子独有广陵王胥,大将军光与群臣议所立,咸持广陵王。王本以行失道,先帝所不用;光内不自安。朗有上书言“周太王废太伯立王季,文王舍立武王,唯在所宜,虽废长立少可也。广陵王不可以承宗嗣。”

  在这种背景下,大臣们便一致推选汉武帝的、刘贺为皇帝,接着霍光便派出使者去接刘贺到长安继承皇位。由此,年仅19岁的昌邑王刘贺,便摇身一变成为大汉朝的第九位皇帝。

  客观来说,刘恒能够夺权成功,还有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当时朝臣中没有一个绝对的领衔人物,虽然周勃和陈平在诛吕的事情上达成一致并联手行动,但这并不代表着他们永远是一个阵营的。更主要是,陈平所拥有的才能、资历、权力和地位,都可以与周勃分庭抗礼。

  事实上,在刘恒进京称帝之前,周勃担任太尉,掌握帝国的最高军事权力;陈平担任丞相,主持中央政府工作,两人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后来刘恒进京称帝之后,周勃担任右丞相,陈平担任左丞相,共同主持中央政府工作;担任太尉,掌握帝国的最高军事权力。

  也就是说,当时朝臣中是陈平、周勃和灌婴三足鼎立。这样的局面,一方面给了刘恒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让他们在实行串联时,会增加许多困难。因为,他们三人中不管谁做出决定,都需要先得到两个大佬的同意,否则就很难执行下去。

  在这种背景下,霍光在朝中几乎是一家独大,没有人能与他分庭抗礼。所以,当霍光召集大臣们来商议废掉刘贺的事情时,霍光的小弟田延年,可以直接握着宝剑告诉大家,总而言之,我们今天要废,谁敢反对,我现在就一剑捅死他!于是,大家很快就全票通过了废立皇帝的法律程序。

  反观刘贺,他所面对的对手,是一家独大的霍光。

  ,霍光作为汉武帝留下的四位辅政大臣(霍光、、上官、)之一,其地位本身就排在第一位;后来和桑弘羊又被霍光所杀,金日磾和霍光有姻亲关系,且又过早去世,所以他这一系的力量,相当于被霍光所接收。此后在汉昭帝时期,霍光又独揽大权多年。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