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陕西省出过哪些宰相?他们有哪些事迹?
历史上的陕西省出过不少宰相,下面学习方法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西汉 ?—前77年 陕西咸阳
田千秋无真才实学,又无尺寸进征之功,骤至相位,内外多有不服。他为人敦厚,处事机智,曾上 书劝武帝广泽,减缓刑罚,安抚吏民,自娱养身。昭帝在位,他与等人辅政,在相位达12年。因年老时行走不便,每上朝帝准乘小车,故世称“车丞相”。
杨震 ?—124年 陕西华阴
杨震少时师从太常桓郁,随其研习《欧阳尚书》。他通晓经籍、,有“关西杨伯起”之称。杨震不应州郡礼命数十年,至五十岁时,才开始步入仕途。被大将军邓骘征辟,又举茂才,历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元初四年(117年),入朝为太仆,迁太常。永宁元年(120年),升为司徒。延光二年(123年),代刘恺为太尉。他为官正直,不屈权贵,又屡次上疏直言时政之弊,因而为中常侍樊丰等所忌恨。
585-630年 陕西西安
和杜如晦二人同为李世民的宰相,但所起到的作用却是不一样的。房玄龄擅长给李世民出主意,同一个问题,他出的主意很多,李世民也不知道采用哪个好,于是这时候杜如晦将房玄龄的主意加以分析,选出一个最适用的办法,让李世民采用。房玄龄帮李世民出主意,杜如晦帮李世民拿定主意,所以称为“”。二人同心同德,相互配合,辅佐李世民处理朝政。时人论及良相时,首推房玄龄与杜如晦。
韦安石 唐朝 651年-714年 陕西西安
韦安石在武后、中宗、睿宗年间,先后四次被拜为宰相,因生性持重,数次当面折辱佞幸兄弟,被陆元方赞为“真宰相”。他在专权时,拒绝太平公主的招揽,极力保护的太子之位,使得唐玄宗最终顺利即位。
苏颋唐朝 670-727年 陕西武功县
苏颋自幼聪明过人,后及第,开元四年(716年),苏颋随广州都督宋璟一同拜相,担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宋璟为人刚正,对很多政务断然裁决,苏颋则顺从其美。在面前奏事时,宋璟若有没想到或一时答不上来的,苏颋就会上前协助。作为盛唐之交时著名文士,与宰相公张说齐名,并称“燕许大手笔”。
杨绾 唐朝 718年 -777年 陕西华阴
杨绾以俭朴为乐,不曾留意自己家产。不过问生计,多次担任要职,无一区房宅,所得的俸禄,每月分发给亲友。思想明晰见识过人,盖如往哲微言,《五经》奥议,以前儒者们未知的东西,杨绾一看便知其精深至理。他崇尚玄言,崇信释道二教,曾经著有《王开先生传》以表叙其意。凡是所结交的朋友,都是当时名流。有的到他那里去的人,终日清淡,不曾追逐名利。有些客人想谋求职位,看见杨绾说话玄达,不敢提出,惭愧退下。大历(766年-779年)年间,,天下雅正之士都争着投奔其门下,还有从数千里外来的人。杨绾以清正贤德改变雅俗(坐镇雅俗),在当时可与杨震、邴吉、、为同类之人。
第五琦唐朝 712年-782年 陕西咸阳
开元十四年(726年),以明经入仕,授予黄梅县尉,历任盐铁使、御史中丞、御史大夫、京兆尹,迁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度支使,封扶风郡公。建言献策,管理江淮财赋,创立『榷盐法』,改革货币制度,为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李泌 唐朝 722年-789年 陕西西安
李泌七岁能文,幼时就已粗通黄老、列庄学说,有神童的美誉。时入朝拜相,参预内政、外交、军事、财政等方面的筹划,对内勤修军政、调和将相,对外联结回纥、大食等国遏制,达成“贞元之盟”,使边陲安定,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了贞元时期唐帝国的稳定。参与宫室大计,辅翼朝廷,运筹帷幄,对外策划战略,配合诸将的步调,使其得致成功,是肃宗、代宗、德宗三朝的重要人物。为相前后,匡正时弊。对内勤修军政、调和将相,又能调整官俸、裁减冗员,并妥善安置因乱留京的番邦使者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杜佑 唐朝 735-812年 陕西西安
贞元十九年(803年),杜佑成为宰相。虽位及将相,仍常。他白天处理公务,接待宾客,晚上则在灯下读书,孜孜不倦。杜佑博览古今典籍及历代名贤论议,考溯各种典章制度的源流,耗时三十六年,撰成《通典》二百卷,并以说、议、评、论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以示劝诫。《通典》记述了远古时期至唐朝天宝末年的制度沿革,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法、州郡、边防九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典志体史书。
961年—1023年 陕西渭南
主要成就在于辽军围困时力劝亲征,击退的进攻,迫使辽国停战求和。寇凖被贬雷州期间,传播中原文化,指导当地居民学习中州音,促进了当地人与中原的交流;传授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兴修水利,开渠引水灌溉良田,促进经济发展;向群众解说天文地理,破除歪理邪说;还修建真武堂,收徒习文学艺,使乡民的子孙也能读书,对雷州文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