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皇帝简介以及历史评价:宋真宗赵恒
在中国历史上,创建了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私下敬称皇帝为“圣人”、“大家”、“官家”、“至尊”等。那么下面学习方法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的详细介绍。
【人物简介】
宋真宗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第三位皇帝,第三子,初名,后改、。历封韩王、襄王和寿王,曾任开封府尹。至道元年(995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恒。至道三年(997年),即位。赵恒即位之初,任用等为相,勤于政事。
【家族成员】
家世
- 祖父宋宣祖赵弘殷
- 伯父
- 父亲宋太宗
- 母亲
兄弟
- 、赵元僖、赵元份、赵元杰、赵元偓、赵元侢、赵元俨、赵元亿
妻子
- 、、章献明肃皇后、章懿皇后李氏、
子女
- 儿子
温王赵禔、悼献太子赵祐、昌王赵祇、信王赵祉、钦王赵祈、
- 女儿
惠国公主
【】
赵恒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人为宰相,勤于政事,分全国为十五路,各路转运使轮流进京述职,减免以来的税赋;他也能注意节俭,社会较为安定,给国家创造了一个相对长期和平发展的有利时机。
其时,铁制工具制作进步,土地耕作面积增至5.2亿亩(太宗至道二年,996年,耕地有3亿多亩),又引入良种水稻,农作物产量倍增,纺织、染色、造纸、制瓷等手工业、商业蓬勃发展,贸易盛况空前,使北宋进入经济繁荣期,史称“咸平之治”。
【檀渊之盟】
景德元年(1004年),入侵,宰相,劝赵恒亲征,双方会战距都城东京(今河南省开封市)三百里外之澶渊,局势有利于北宋,但因赵恒惧于辽的声势,并虑及双方交战已久互有胜负,不顾寇准反对,以每年给辽一定金银为“岁币”于澶渊定盟和解,史称“”。
【泰山】
真宗自从澶渊之盟订立后,大兴祥瑞,东封泰山,西祀汾阳,粉饰太平,又广建佛寺道观,劳民伤财,导致社会矛盾加深。宋真宗封禅泰山,刻意营造了一种天下太平、国泰民安的现象,向世人昭示自己是真命天子,来加强统治。
【赵恒去世】
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十九日(3月23日),赵恒于延庆殿驾崩,享年五十五岁,在位共二十五年。群臣为其上为文明章圣元孝皇帝,庙号真宗。 十月十三日,葬于永定陵;二十三日,附祭太庙。
【人物总评】
赵恒在位的25年,治理有方,北宋的统治日益坚固,国家管理日益完善,社会经济繁荣,北宋比较强盛,史称“咸平之治”。但对外政策上却有软弱之心,辽国入侵,以宰相寇准为首的少数人极力主张抵抗,虽然他们说服宋真宗,双方在澶渊相交,宋胜,但真宗畏于辽军气势而就此罢兵,定澶渊之盟。
宋真宗统治后期误用人才,以和为宰相。又信奉和,称受天书,封泰山、祀汾阳,修建了许多寺庙。这样说来的话,真宗也有他的不是。
宋真宗时,冶铁工艺进步,铁制农具日益普及,土地耕作面积增至5.2亿亩(太宗至道二年,996年,耕地有3亿多亩),又引进暹罗良种水稻,农作物产量倍增,纺织、染色、造纸、制瓷等手工业、商业蓬勃发展,景德年间,专门制作瓷器(原名白崖场)的昌南镇遂改名为景德镇,贸易盛况空前。
【历代评价】
① 帝王之使人,不可不度其才。度其才而使之不容刮避,则命令重矣。真宗用郭贽、陈若拙守藩郡,各辞其任,一固遣,一责降,诚得使人之术。 ②人主听纳不可不谨,若容片言之欺,小则系一人之荣辱,大则系天下之利害安危,可不谨哉?谨之之术,惟在防微;防微之术,莫若左右之言不及也。真宗不以一内侍臣言进退官吏,听纳之道,谨之至矣。
王称宋兴,承五季之馀,天下得离兵革之苦,至真宗之世,太平之治,洽如也。咸平以来,君明臣良,家给人足,刑措不用,契丹请和,示以休息,德明纳款,抚以恩信,于是朝帝陵、封岱宗、祀汾睢、谒亳社,绝代旷典莫不具举,礼乐明备,颂声洋溢,崇本报功以告神明,,岂不休哉。噫!守成之贤,致治之盛,周成康、汉文景可以比德矣。
脱脱真宗英悟之主。其初践位,相臣李沆虑其聪明,必多作为,数奏灾异以杜其侈心,盖有所见也。及澶洲既盟,封禅事作,祥瑞沓臻,天书屡降,导迎奠安,一国君臣如病狂然,吁,可怪也。
真宗亦号贤君,初相李沆,日闻灾异,其心犹存警惕,厥后澶渊郎盟,大臣首天书以侈其心,群臣曲意迎合,苟图媚悦,致使言祥瑞者相继于途,献芝草者三万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