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满朝盛世拉入深渊,唐玄宗到底做了什么?
发生于时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历史上武力由强而弱的转折点。 感兴趣的读者和学习方法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尊号开元圣文神武,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为避讳帝之名,多称其为。他是中在位最长的,有四十四年之长,还做了六年太上皇;他是继唐太宗之后的又一英明神武的皇帝,在朝廷元气大伤后,是他力挽狂澜,不仅使得形势得到扭转,还将大唐盛世推向顶峰,史称“”;他是痴情男儿,与凄美的爱情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长恨歌》中“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是两人爱情的写照;他也是霸业的覆灭者,将大唐拖入战火的摧残。诸君且看李隆基是如何缔造一段盛世,又是怎么将数年基业拉入深渊的吧。
一、多事之秋,幼年坎坷
垂拱元年(685),李隆基出生,其父为睿宗,李旦虽是皇帝,又正值壮年,且富有才华,却只能居于别殿,不许听政,反倒是年逾花甲的不肯放弃手中的权,仍是由她,独断专横。李隆基的出生正值唐朝宫闱多事之秋,先有武则天借叛乱一事大肆祸害唐宗室及朝臣中对武则天的反对者,“酷吏先诛唐宗室贵戚数百人,次及大臣数百家,其刺史、郎将以下,”;而后李隆基没有享受多少父爱便被武则天命令过继予为子,生父的帝位也被废除。
动荡可未曾结束,天授二年(691)初,被封为楚王但年仅七岁的李隆基开始参与政事,却因为尚方监裴匪躬、内常侍仙私自谒见皇嗣李旦,武则天知道后立刻将二人处死,并严令禁止李旦接见公卿大臣,受到牵连的李隆基兄弟与二伯父的三个儿子又被关入幽宫之中,“皆幽闭宫中,不出门庭者十余年”。
武则天称帝后,对诸李愈发不满,害怕自己死后遭遇西汉时同样的待遇,继续任用一批酷吏打压唐宗室贵戚,甚至诬告曾经的皇帝李旦有“异谋”,好在太常工人安金藏大义剖腹,李旦得以躲过一劫。李隆基年幼,并未遭到毒手,只是被降封为临淄王,李隆基的生母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其母亲窦妃被户婢团儿诬谄为“厌蛊咒诅”,被秘密地杀死于宫中,不知埋在何处。
幽闭了七年之久,在李隆基十四岁时,才终于与诸兄弟“重见天日”,李隆基还得到了一官半职,先在亲卫府任右卫郎将,后任尚辇奉御,负责掌管皇帝的内外闲厩马匹。事情并没有往好的方向发展,晚年的武则天沉湎享乐,所宠幸的男宠僭越行事,仗着武则天的宠爱与疏忽飞扬跋扈,插手朝政,造成了武则天与各方关系的紧张。神龙元年(705),以张柬之为首的朝臣发动,杀死了武则天男宠,还迫使她让位于中宗,复国号为唐。这些动荡都被李隆基看在眼里,也为其日后发动政变夺取埋下种子。
二、扫平障碍,开创盛世
本以为大唐能够在中宗手中得以中兴,但没想到的是因为的懦弱无能,不仅将帝王御术玩得稀烂,还被自己的老婆女儿联手毒死。权欲熏心的想要做第二个武则天,让自己的兄长韦温掌握大权,对女儿的违法卖官鬻爵大加纵容,在还想自己成为第二个女皇,打算秘密除掉健在的相王李旦与,但被李隆基先行一步,一直静观时变的他与姑姑太平公主等人秘密谋划,发动兵变扳倒了韦皇后。
李隆基也是个狠人,只要是投靠了的人,不管有无才能一律处死,即便是巾帼不让须眉的也没有逃脱,并于全城搜捕韦氏集团人员,凡身高高于马鞭的男性皆处死。在平定动乱后,李隆基将政变的经过结果告诉父亲,还建议父亲接替帝位,李旦为睿宗后,与群臣议太子,长子李成器坚决辞让,曰“储副者,天下之公器,时平则先嫡长,国难则归有功。若失其宜,海内失望,非社稷之福”,睿宗,遂立李隆基为太子。
外患已除,内忧又来了,曾与李隆基参与谋划的太平公主自持第一功臣,常常插手干政,她又感到太子李隆基精明能干,妨碍自己参政,总想另易太子。从小经历动荡的李隆基岂会束手就擒?在皇位的诱惑下帝王家的血脉亲情一捅就破,能出第二个武则天,将来也能出第三个、第四个,两人之间的火药味分外浓厚。睿宗最初遇到困难先听太平公主的意见,再征求太子的意见。
后来,愈来愈倾向太子,这让太平公主极为不满,终于在第二年忍不住出手了,景云二年(711),太平公主竟然直接劝宰相更易太子,但被宰相宋璟严词拒绝。睿宗十分担心大唐再乱,不顾太平公主的反对,毅然把帝位让给了李隆基,但这一举动更是加剧了双方的矛盾,两边都在积蓄力量,准备除掉对方,最终李隆基将太平公主的党羽诛杀殆尽,连她本人也被赐死。同年,李隆基把年号改为开元,表明了自己励精图治,再创唐朝伟业的决心,这段时期也被称为“开元盛世”。
三、盛行奢靡,基业尽毁
李隆基即位之初励精图治,任人唯贤,知人善任,赏罚分明,办事干练果断,在其精明的领导与、姚崇、宋璟等人的尽心辅佐下,开创了开元盛世。开创了盛世之后,李隆基逐渐开始满足了,他不再锐意进取,反而是沉溺于之中,也开创了一段奢靡之风。宰相张九龄等人劝说无果,还被罢官免职,善于婀娜奉承的上位,正是这个蔽塞言路,排斥贤才的宗亲加速了大唐的衰败。而因为宠爱杨玉环,重用其兄长,朝政愈发混乱,甚至到了无可挽回的境地。
朝政混乱并没有给李隆基带来危机感,他本人对于唐朝的危机丝毫没有察觉,重用胡将,大肆发动战争,一些边将为谋求功名、加官进爵,而蓄意挑事,加剧大唐与周边势力的矛盾,边境战乱不断,一直以来大唐与边境安定局面被打破。而让李隆基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宠幸的胡将竟敢起兵叛变,与悍然发动“安史之乱”。李隆基得知消息第一时间是不敢相信,还以为是那些厌恶安禄山的人编造的假话。
事实却是安禄山真的反了,还一度攻破了长安,老年的李隆基早已没了曾经的英明果决,听信了奸邪小人的谗言,处死了和封长清两员大将,一员大将也因为李隆基的错误指挥战败被俘。不得已,李隆基出逃,行至马嵬坡,护驾的六军认为是奸臣杨国忠才导致李隆基误国,将其乱刀杀死,又逼迫李隆基处死杨贵妃后才护送李隆基入蜀。“安史之乱”与杨贵妃之死的双重打击让晚年的李隆基忧郁寡欢,亲信又被宦官清理,只剩下玄宗只身一人,茕茕独处,,最终驾崩。
作为一手造就“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这个时候的他无疑是英明的,他有除掉政治毒瘤的果断,裁剪了一批没有建树的官吏;他也有知人善用的锐利眼光,宰相姚崇兴利除弊,整顿吏治,被誉为“救时宰相”,却因为招权纳贿而被李隆基说罢免就罢免;换上的宋璟为人耿直,直言上谏,不数私恩,却因为得罪权贵而被李隆基罢相,为的是平衡宗室与朝中大臣;后李隆基又任命善于决断,长于奏对的张嘉贞为相,不久,文武双全的张说又取代了他,在张说的辅佐下,开元盛世发展到了极点;而后李隆基又发展了才华出众的张九龄为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的张九龄为开元盛世的。
晚年的李隆基却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他刚愎自用,将开元所积累的基业消耗殆尽,不顾伦理强夺儿媳杨玉环令其推行的“法治”,亲信李林甫、杨国忠都是奸邪小人而不加察觉,频繁的边疆摩擦与“安史之乱”中错误的军事指挥让三位与数十万将士死于铁骑之下,最终由唐玄宗李隆基自己亲手毁掉了一生缔造的盛世,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