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短命”的皇太后是谁?

历史知识 2022-07-05 09:38历史文化www.ettschool.cn

  最“短命”的皇是谁?下面学习方法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从昭圣慈寿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开始,到皇太后叶赫那拉静芬为止,在清朝近300年的历史上,一共有11位女性被尊立为皇太后,其在位时间长短不一,其中有一位最“短命”的太后很容易被人忽略。此人,便是在位仅有9天的康慈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

  博尔济吉特氏是满洲正蓝,员外郎花良阿之女,五年(1825年)入宫服侍道光帝,不久便因得到的临幸,被封为静贵人。次年初,静贵人因为怀孕,被进封为静嫔,年底生下皇次子奕纲。奕纲福薄命浅,不到一周岁便夭折,而道光帝为了安慰静嫔,便晋升她为静妃。

  静妃虽然痛失爱子,但并没有失去道光帝的宠幸,在此后5年时间里又相继生下两子一女,即皇三子奕继(早夭)、皇六女、皇六子奕。道光十三年(1834年)八月,静妃晋升为贵妃,并在孝薨逝后,以皇贵妃的身份处理六宫事务,时在道光二十年(1841年)四月。

  孝全皇后去世时,独子年仅十岁,道光帝可怜他年幼丧母,便命静皇贵妃抚养他。静皇贵妃将奕詝视若己出、呵护备至,让后者很是感激(“孝全皇后崩,文宗方十岁,妃抚育有恩。”见《·卷二百十四》)。不仅如此,奕詝与奕年纪相仿,加上在一起同起同卧,关系较之其他兄弟,明显要亲密许多。

  道光帝有皇子九人,但最有希望继承皇位的只有奕詝、奕二人。其中,奕天资聪颖、文武全才,是个可堪大用的人才,再加上静皇贵妃不断地在皇帝跟前“吹枕边风”,不由得让道光帝对奕另眼相待。但在,由于奕詝是孝全皇后的独子,加上年纪较长、忠厚老实,同样让道光帝怜爱不已。

  在这种情况下,奕詝的老师便教导他要善于守拙,对奕要处处表现出谦让,对皇帝要处处表现出孝顺,对外树立“宽仁谨孝”的良好形象,唯此才能逆转形势。奕詝依计而行,果然让道光帝甚是欣喜,认为他在品德等方面要远胜于奕,将来必定能成为一代明君。

  正是在这种心理驱使下,道光帝最终决定册立奕詝为储君,时在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道光帝毕竟可惜奕,为了能提升他的地位,便在遗诏中写明立奕詝为皇太子的,又册封奕为亲王。就是这样一项举动,为将来兄弟阋墙、反目埋下了伏笔。

  道光三十年(1850年)二月,道光帝驾崩,太子奕詝即位,是为帝。按照常人的理解,既然静皇贵妃对咸丰帝有养育之恩,那么皇帝在登基后应当尊立她为太后。咸丰帝却并未这样做,而只是晋升静皇贵妃为康慈皇太妃,明着的理由是她在此前并没获得皇后名号,但真实原因却是对她偏爱奕,想助其夺嫡进行“报复”。

  咸丰帝毕竟是一位忠厚孝顺的皇帝,为了报答太妃的养育之恩,还是给与她太后的尊仪。为此,咸丰帝不仅让太妃入住万春园(在中,当年道光帝侍奉养母孝和太后时,也让她居住于此),将她的生辰定名为“慈寿节”,每年必然要隆重庆祝,而且时时探病问安,表现得跟亲儿子一样。

  太妃是个生性好强的人,既然无法帮助亲儿子登基为帝,余生的唯一念想,便是能获得皇太后的名号。咸丰五年(1855年)六月底,太妃罹患重病,眼见着情况一天比一天糟,咸丰帝看在眼里,不禁万分忧心。此时,躺在病床上的太妃向皇帝提出的要求,希望能在离世之前,获得皇太后的名号。

  对于养母的要求,咸丰帝不忍拒绝,便在七月初一日下旨,正式尊立她为太后。太后因为病情太重,根本无法参加册封典礼,在八天后便撒手人寰,总共只做了9天时间,创下清朝太后在位时间最短记录,终年44岁(“咸丰五年七月,太妃病笃,尊为康慈皇太后。越九日庚午,崩,年四十四。”引文同上)。

  博尔济吉特氏薨逝后,咸丰帝虽然为她上为孝静康慈弼天辅圣皇后,但在葬礼规格方面却进行“降格”处理,不仅没有给她营建皇后陵寝,而只是葬在妃陵区了事,并且不系道光帝谥号,神位不祔太庙,明显不合标准(“上谥,曰孝静康慈弼天抚圣皇后,不系宣宗谥,不祔庙。葬慕陵东,曰慕东陵。”引文同上)。

  不仅如此,就在康慈太后下葬后的次日,咸丰帝便对奕动手,以其在办理葬礼时“礼仪疏略”为由,罢免他的全部职务。此后,咸丰帝再没有重用过奕,甚至在临终之际,也没有把他列入顾命大臣的名单中,由此可见对他的憎恶、忌惮。康慈太后若泉下有知,真不知道该怎样想。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