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惠王为什么要迁都大梁?大梁城的发展如何?
(前400年 - 前319年),即梁惠王,姬氏,名,战国时第3任国君(前369 - 前319年),在位共51年。之子。在位期间,迁都大梁(今开封西北),兴修古汴河,屡破强秦,破邯郸,威服赵韩,惠王。接下来学习方法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迁都大梁
公元前370年,随着魏武侯的去世,一度强盛的魏国陷入了混乱。
惠王元年(前369年),和韩懿侯亲率两国军队大举攻魏。联军在黄河以北集结汇合后,一举攻克魏国城邑葵。接着,联军西进攻打魏国国都安邑。公子罃坐镇都城,连忙派出魏军在浊泽迎战。两军摆开阵势大战。联军势盛,大败魏军,进而包围安邑。公子罃在安邑城内束手无策,只好静观其变。
就在这时,赵成侯和韩懿侯发生了分歧。赵成侯対韩懿侯说:“除掉公子罃,让公仲缓即位,割地后我们退兵,这对我们有利。”韩懿侯说:“不能这样做。杀死公子罃,人们必定会指责我们残暴!让他割地退兵,人们又会指责我们贪婪!我们不如把魏国分为两个国家,这样魏国就不会比、强了,我们害怕什么呢?”赵成侯十分生气:“你此时的注意力还集中在对郑地的消化上吧,你没有过多的精力耗在攻魏上,我们就自己干了。”韩懿侯也非常生气,便撤军回国了。赵成侯在退兵后联合公仲缓,准备先歼灭公子罃,再消灭公仲缓,独占魏国。结果,公子罃、公叔痤大败和公仲缓的联军。
公子罃在这一年即位,就是历史上的魏惠王。从《》的记载来看,魏惠王生于公元前400年,死于公元前319年。
魏惠王即位后,并没有将平民大臣,只是处理了几个追随公仲缓的顽固首要分子,其余大臣照常使用,魏国的政局很快稳定了。
公元前368年,王错不知什么原因竟然逃亡到韩国,魏惠王就任命公叔痤为相。
公元前362年,叔痤与韩赵两国军队在浍北作战,俘虏了赵国将领乐祚。魏惠王很高兴,特别到城外迎接,并赏良田百万亩为俸禄
公叔痤拜谢之后说:“乘敌人的疏忽而猛打战鼓,丝毫不敢有所怠慢,臣只有这点能做到。大王仅仅认为臣的右手没有倦怠,而重赏臣,这是什么道理呢?假如认为臣有功,那么臣的功在哪里?”
魏惠王说:“贤卿的话有道理,我们应该遍访贤能啊。”于是,他命人寻访的后人,赏赐他们良田二十万亩。
其实,自即位后,魏惠王特别留意军事指挥员的选拔,并亲自选拔了、公子卬、龙贾等一批青年将领。庞涓是魏惠王最欣赏的将领,庞涓负责训练的武卒是魏国最精锐的部队。更重要的是,庞涓是魏国河西人。
在击败赵、韩联军后,公叔痤禀告魏惠王:“大王,韩赵的气焰已经被我们压住。唯有西面的秦国是我们的一块心病啊!李悝变法后,我国国力大增,又用吴起做了上将军对诸侯作战。三十年间,吴起率领魏国铁骑攻下,大小六十四战,夺取了秦国五百多里土地,将秦国压缩到了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即位后一直想收复河西,作为东进中原的准备。为便于对魏作战,他还将国都由远在关中西部的雍州(今陕西省凤翔县)迁至栎阳(今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自吴起逃到后,在河西战场,秦献公屡次击败我们魏军。公元前364年,石门(今河南省洛阳市)一战,我们魏军被斩首六万,遭到了从来未有过的惨败。这次战役,震动了各国诸侯,秦国进入了行列。大王,三年前的石门之耻我们一定要雪。公叔痤愿趁战胜之威,挥师西进挫败,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魏惠王听了当然很高兴:“难得爱卿这般赤胆忠心。石门之耻我们一定要雪,就辛苦爱卿了。”
结果,公叔痤在少梁被秦军击败,还做了秦军的俘虏。在这一战,秦国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秦献公中身负重伤,并公元前362年去世。这时,魏都安邑受秦威胁最大。
秦献公早年在魏受公叔痤的照顾很多,盛情款待了公叔痤一番就把公叔痤放了回去。
公叔痤归国后,魏惠王亲自来看望公叔痤,劝公叔痤好好养病,并没有提及战败之事。公叔痤知道魏惠王对自己这是网开一面,魏惠王虽然可以免自己一死,但自己的政治前途也就到此为止了。为此,公叔痤一直很痛苦,战败之辱和免死之愧像如影随形的蛇,时刻在吞噬着公叔痤的心。他整天躲在家里,没过多久就抑郁去世了。
一次,魏惠王在探望时说:“相国,谁可以继任?”
公叔痤说:“我门下的公孙鞅。”
魏惠王听后说:“公孙鞅这样年轻,怎么能当国相呢?”
公叔痤说:“陛下如果不用此人,就杀了他,免得他到其他的国家去,到时对魏国不利!”
魏惠王没有理睬。
等魏惠王走后,公孙鞅来看公叔痤。公叔痤觉得对不起公孙鞅,对他说:“我要惠王让你继任我的相位,他不听。要他杀掉你,他没点头。你不如快点跑到其它国家去施展你的才华。”
公孙鞅听了,说:“既然惠王不听你的话重用我,也不会听你的话杀我。”
公叔痤死后,大夫公子卬又一次向魏惠王推荐公孙鞅担任丞相,魏惠王还是没有用他。
公孙鞅就是后来的。这次魏惠王的拒绝,也给以后魏国的衰败埋下了隐患。
在公叔痤战败的同时,庞涓却在对赵国的战争中取得了大胜。庞涓攻取了赵国的列人和肥,对邯郸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由于公叔痤病败,魏国的河西郡危急,魏惠王急调庞涓率魏国最精锐的军队与秦军作战。
庞涓对河西的地形非常熟悉。要打击秦军,必须渡过黄河。他让魏军搭建浮桥,摆出从临晋(今陕西省大荔县)渡河的架势。临晋靠近当时秦国的都城栎阳。秦军对庞涓的攻秦十分紧张。在看到调往临晋的秦军越来越多后,庞涓命令一部魏军佯过浮桥,在临晋与秦军激战。庞涓亲率精锐魏军北上,从秦军防守薄弱的合阳渡河,向秦都栎阳进军。秦军虽然奋力与魏军作战,但还是被庞涓攻破了栎阳,河西又被魏国夺回去了。被迫迁回秦旧都雍。
在重创秦国后,魏惠王决定召集大臣商议迁都之事。
魏惠王说:“诸位大臣、将军,本王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在屡次战争中,我们的国都安邑多次遭受危险,怎样避免这些危险呢?只有迁都了。”
庞涓说:“大王,的确如此。安邑地处河东,受秦、赵、韩包围,只有上党山区有一线地可以和河内交通,如果赵韩联合攻魏,切断上党的交通线,再加上秦的进攻,形势就岌岌可危。”
公子卬说:“大王认为哪里合适呢?”
魏惠王说:“我想到了一个地方,就是我们魏国的第一大市——大梁。韩赵魏时,我们的南部平原还是贫瘠荒芜的原野,大梁城也只是一座小城。安邑是我们的势力中心,地处黄河汾水交汇处,农耕发达,城池坚固,自然就做了都城。自文侯起用李悝变法以来,全力在黄河南岸发展农耕,大梁地处丰腴的平原,得到天时、地利与人和,迅速发展起来了起来。如今,大梁不是都城,但城池规模与街市气势要比安邑大上很多。诸位认为如何?
龙贾说:“大王圣明。大梁有地利之便,北临黄河,南依逢泽大湖,水路陆路皆是,的确是建都的好地方。不过……”
魏惠王问:“不过什么?”
龙贾说:“大王想过没有?我国的土地比较分散,安邑与大梁之间的土地联系很薄弱,只能向北绕道榆次、阳邑南下进入河内、大梁版块。这条交通线不仅绕道、麻烦,而且非常容易被切断。大梁的西面是韩国国土,北面是韩国的平丘、户牖、首垣三地,三地连成一线,被魏国的大梁地区呈弯月型半包围着。因此,大王若想迁都大梁,首要的便是要将平丘、户牖、首垣三地拿在手中。这韩国会同意吗?”
魏惠王还没有回答,公子卬发了话:“这有什么难的?我们拿地换地就是了。大不了。我们出兵拿下就是了。”
魏惠王面露喜色:“我看公子卬说的有理,就派公子卬出使韩国,与韩国商议。我们。”
公子卬出使韩国,韩迫于魏国的压力,同意了魏惠王的换地要求。
此后,魏惠王又用列人、肥、榆次、阳邑换取了赵国的泫氏。泫氏是河东与河内之间的交通要道。从安邑向东,通过泫氏,越过太行山的孔道可以到达魏国的河内地区。魏国得到泫氏后,原来联系薄弱的河西、河东与河内、大梁两大版块的联系加强了。魏惠王得到泫氏后,用鹿从韩国换取了太行山的重要交通孔道轵道。通过轵道,从安邑可以直接进入到魏国的河内地区,比泫氏更方便。魏国在得到这两个交通要道,魏国的河西、河东与河内、大梁两大版块就成了一个整体。
魏惠过这一系列的换地,把对魏国来说不是很重要和不易控制的一些地区给了赵、韩,却得到了十分重要的交通要道和赵、韩插在魏国境内的军事据点,魏国的形势更有利了
魏惠王六年(公元前364年),魏国迁都大梁。这是开封历史上的第一次建都。
迁都以后,魏惠王,把大梁城建造得规模宏大、坚固无比。他所建造的大梁城周长达30余里,有12个城门,城墙高约5丈,护城河四面沟通,又宽又深。城内大街长约10里,居民约有三四十万。大梁是战国时期最坚固的都城,也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当时诸侯各国中规模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城市,惟有的都城临淄。
大梁不仅陆路交通四通八达,而且周围水系众多。公元前360年,魏惠王对大梁西边的圃田泽进行整修,引黄河水南下入圃田泽,把圃田泽改造成了方圆300里的巨大湖泊,然后凿沟修渠,从圃田泽引水到大梁。在此后20多年间,魏惠王命人向东南继续开凿,使水系工程不断拓展,经通许、太康,一直延伸到淮阳东南流入颍水,最后汇入淮河。这些水系工程相互连接,交织成网,形成了最早沟通黄河和淮河两大流域的人工运河——鸿沟。鸿沟就象一条四通八达的水上走廊,从大梁向四周延伸,连接着豫东大平原上的众多的主要河道,形成了黄淮之间的水运交通网。魏国的船只从梁出发可以直接驶入韩、楚、卫、齐、鲁、宋等国,促进了魏国与各国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凭借巨大的交通优势,大梁城在短短十几年间,便一跃而成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富甲中原的商业大都市。
魏惠王迁都大梁使中原各国的竞争骤然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