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知识 >
中国历史上皇帝的称谓发生几次重大改变?
历史知识 2022-07-04 18:37历史文化www.ettschool.cn
中国,经历皇权社会有逾两千年的历史,对于皇权社会最顶端的,其称谓也发生了三次大的变化。
隋之前,皇帝的称谓以庙号为准,像,就是谥号;如果和隋唐一样的称呼庙号,那应该是汉太祖;而如果和明清一样称呼年号,那么对不起,这个真没有。
隋唐之前,庙号不是随随便便那个皇帝都可以拥有的,必须按照“祖有德宗有功”的准则来执行,,很多皇帝都没有庙号,只能按照人手一个的谥号来称呼。
到了隋唐,庙号人人都有了,而谥号呢?则从、俩活宝夫妻皇帝开始乱了。他们开创了皇帝生前叠加谀词即自己定谥的先例。其实质由客观地评判变成了一味地溢美,字数的增加是溢美程度的发展。皇帝的谥号17或21个字,皇帝的谥号21、23或25个字。升斗小民怎么会记得住呢?
于是,大家就只记庙号了。唐太宗,其实他刚死的时候,谥号是“文”,如果按照西汉时代的称谓,应该是唐文帝了。
年号这个东西,其实出现在公元前140年,由汉武帝首创,不过明清之前,皇帝们在位时期一般会用好几个年号,只有到了明清,皇帝们由于‘懒惰’等原因,才只用一个年号。
由于大家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于是就成为皇帝们的代名词了。于是,明清的皇帝们就用年号来称代了。号称中华在位历史最长的“千古一帝”吃糠拉稀帝,如果放在隋唐,应该叫;而十全武功的老乌龟则应该叫。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华的皇帝们称呼似乎也发生了三次大的变化。隋唐前(公元581年),皇帝称谓多以谥号;隋唐至于元(公元1368年),皇帝称谓多以庙号;明前(公元1368年)之后,皇帝们的称呼则多以年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