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至西晋的人口普查?什么时候的人口锐减最严重?

历史知识 2022-07-04 11:57历史文化www.ettschool.cn

  今天学习方法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至西晋的人口普查?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东汉末年,自黄巾之乱开始天下大乱,国家连年征战。我们从乱世时代中往往关注到的是军事计谋、心机谋略和数不胜数的名场面。但在一段历史中,我们如果下沉探寻那组成社会的最基本单位“人”的时候,却不得不关注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这一段时间的人口问题。掌握人口问题,我们就能体会出当时人口数量增减情况,分析人口增减原因,进而能体会那一个时代的一些真实情况。

  东汉与西晋人口普查数据

  中元二年(57),东汉王朝进行人口普查。当时全国共有4279634户共21007820人。桓帝时期的永寿三年(157)的人口普查显示,全国共有16707960户共56486856人。看来东汉王朝通过提高生产力,扩大地盘等多项政策,户数增加小四倍且人口增加两倍多。根据学者们研究,认为在永寿三年的基础上,再加上豪强地主霸占或荫庇的大批徒附、宗族、宾客、部曲、奴仆等人群以及迁居汉地的其他民族大多未纳入户口统计,因此得出东汉人口峰值为6500万的数据。

  我们看下一组数据。晋朝太康元年(280)的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仅有2459840(含东吴53万)户共16163863(含东吴2562000)人。东汉永寿三年的数据,户数方面是西晋的6.7倍左右,人口是西晋的3.4倍左右。

  当然,西晋初年因为中华大地经历了接近一百年的战乱,更会存在被世家门阀荫庇的佃客、部曲还有屯户、兵户、吏户、逃户、漏户、隐户以及居于汉地的少数民族等等不纳入户口统计的人群。因此学者估算西晋280年全国人口约为三千万。

  曹魏人口普查数据及推算

  其实最后一任天子时期,在魏国灭掉蜀国后的景元四年(263)进行过一次人口普查。当时得出的结论是魏国+蜀汉地区总共有90多万户,人口总共五百多万人。看来,那一段时间由于魏国和蜀汉连年征战,导致百姓死亡及隐匿户口的情况非常严重。

  根据《续汉书》记载,景元四年,魏国+蜀汉共有943423户共5372891人(一说5372881人)。

  根据《通典食货典》记载,在曹奂时期人口普查时,除去蜀汉仅算魏国的户数为663423户共4432881人。

  用《续汉书》减去《通典食货典》的数据,蜀汉在263年共有280000户共940010人(或940000)人。如此看来,魏国灭掉蜀汉后,蜀汉的人口仅为估算甚至有意抹了零头,虽然不会太准确,但这已经是仅有的有史书记载的人口数据依据了。

  蜀汉人口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即《志》中记载的1082000人。

  人口锐减最严重的时期

  有学者指出,从东汉到西晋时期有如此巨大的人口锐减情况,主要发生在至三国初期。

  我们可以从以下史料概览东汉末年的一些情况。

  1:根据《传》记载,张绣跟随攻破袁谭后(205年)被增加食邑,共两千户。但当时天下户口锐减,甚至(十裁一在),很多将领的食邑都不满一千,唯独张绣最多。

  2:根据《续汉书》记载,汉献帝时期,天子甚至曾颠沛流离,百姓的尸骨露于荒野。天下贼寇纷争总共持续了三十多年。截止受禅时,与之前东汉人口峰值相比,存活者只有万分之一。(数据失真,仅供了解当时人口骤减的趋势)

  3:根据《·传》记载,自从初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共三十年中百姓流离失所,死亡殆尽,这个时代残忍凌乱至极。

  以上史料,将时间提炼出来,都直指建安时期。其实,在那一段时间人口骤减,主要有三个原因。

  原因一:杀戮

  《三国志·传》中提到,在二月社活动时,董卓曾经在活动场所进行大规模杀戮。

  《三国志·荀彧传》中记载,自从董卓乱京师以来,百姓往东方迁徙,大多来到彭城地区生息。数年后曹操讨伐在彭城等地区进行大规模屠杀。尸体被抛入泗水中甚至导致断流,被屠之城成为废墟后,大街再也没有行人了。

  《三国志·武帝纪》中裴注的《献帝起居注》引用曹操上表内容指出,曹操斩杀淳于琼等八名大将,逃走,斩首七万多,缴获辎重财物不计其数。

  当然这些只是冰山一角,提炼这几条主要是为铺开了三种汉末时期杀戮的三种形式。趁活动集会杀人、屠城和军事行为。

  曾在《白马篇》中有如下诗词。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原因二:饥饿

  《三国志·司马朗传》中指出,曹操和在濮阳相持的时候,司马朗带着家人回到老家,那一年发生大饥荒,甚至出现了百食的惨剧。

  《三国志·董卓传》中表述,三辅地区原本有几十万户百姓,但李傕等人放纵士兵抢劫粮食,以致于百姓的口粮都被抢走。在这两年间,人们无以充饥只能“人相食”。

  《三国志·传》中提及,袁绍称帝后骄奢淫逸,但手下士兵百姓却衣不遮体,江淮原本富庶的地区甚至无粮可吃,导致“人民相食”。

  《三国志·卢毓传》中记载,袁绍和交兵的时候,幽州和冀州地区因为连年征战而爆发大饥荒。

  《三国志·传》描述,早些年间兖州和豫州大乱,夏侯渊因为家中严重缺少口粮而选择让自己的小儿子饿死,让自己已故的弟弟唯一的闺女存活。

  《三国志·武帝纪》中引述《魏略》记载中写道,王忠年少时因三辅大乱饥饿难耐,靠吃人而活了下去。

  《三国志·阎温传》注引《魏略·勇侠传》中的内容中我们看一看出,兴平年间已经出现了数十人为一伙的杀人并吃人肉的犯罪团体。

  其实不仅是建安年间,在三国时期饥荒问题仍然成为国家的一大难题。太和二年,曹植目睹大魏饥荒时,写下了《喜雨诗》。

  天复何弥广,苞育此群生。

  弃之必憔悴,惠之则滋荣。

  庆云从北来,郁述西南征。

  时雨中夜降,长雷周我庭。

  嘉种盈膏壤,登秋毕有成。

  原因三:以瘟疫为主的疾病

  《三国志·司马朗传》中记载,建安二十二年,司马朗跟随等人来到居巢地区。当时在军中爆发传染病,司马朗因为亲自下基层巡视并给士兵送药而感染,染病后司马朗不治身亡,享年四十七岁。

  《三国志·王粲传》中记载,建安二十一年,王粲随军讨伐东吴。建安二十二年春天因染病去世,享年四十一岁。另外阮瑀在建安十七年去世,徐干、陈琳、刘桢等人都在建安二十二年因瘟疫去世。

  这场建安二十二年的大瘟疫,在《三国志·管宁传》的注解中也有所侧面提及,对此次瘟疫的记载为“人多死者,县常使埋藏”。

  曹植曾经用一篇文章写出了那场蔓延在中华大地的瘟疫:“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夫罹此难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

  最令人惊悚的是,“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你品,你细品。

  东汉末年人口骤减的“后遗症”

  要说三国时期人口最多,实力最雄厚的国家正是魏国。虽然我们能够推断出三国时期相对于汉末户口有所增减,但这一增长率仍因偶有战乱和“欠人口债”而升速缓慢。就以时期的公文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三国志·陈群》传中加载,青龙年间因曹叡大肆建造宫殿,陈群上表指出,现如今我国处于丧乱之后,人口数量仍然较少,我们全国相比之时一个大郡都不如。

  《三国志·蒋济》传也有同样的记载,景初年间曹叡执意强征劳役导致百很大怨气,蒋济上表指出现如今虽然全国有十二州,但百姓人数比不上汉朝一个大郡的人口。

  《三国志·杜恕传》中也提及,现如今大魏有十州的领地,但是接盘了前不久天下大乱的坯子,如果计算全国人口之和,不足当年一个州的百姓。

  问:人口锐减,是有后遗症的。有哪些因素可减缓人口后遗症和避免悲剧再次出现?

  笔者答:止战、温饱、医疗。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