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兵制为何在唐朝天宝年间被废除?只因战事频繁与兵役繁重

历史知识 2025-04-22 16:46历史文化www.ettschool.cn

随着历史的演进,战事频繁,兵役繁重,曾经辉煌的府兵制也在天宝年间最终走向了废除。今天,学习方法网小编将带大家深入这一制度的兴衰历程。

府兵制的形成可谓历经三阶段。第一阶段,从大统八年到恭帝三年(556年),乡兵和增募豪右被纳入六柱国统领系统,构建了一个新的军事体系。第二阶段,从明帝元年(557)到建德元年(572年),乡兵经过初步整顿,二十四军确立并巩固。第三阶段,自建德元年到大象二年,府兵进一步扩充,担任侍卫并制度化,这一时期主要是北周武帝掌政时期。

府兵制并非一帆风顺。在唐代,府兵制曾在太宗和高宗统治前期有效实行,但自高宗后期至武后时期,这一制度逐渐受到破坏。战事频繁、防御线延长、兵役繁重等问题接踵而至。原本有一定番休期限的防戍士兵,常被强留久戍不归,导致人民避役,兵士大量逃亡。

唐初时,人们对于卫士还比较尊重,但到了武后时期,番上卫士常被贵族官僚借为私家役使,使得社会上以充当府兵为耻。高宗以后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府兵征发对象主要是均田农民,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府兵制失去了赖以实行的经济条件。

开元十年(722),宰相张说建议召募强壮以补充宿卫之数。此后,募兵逐渐代行了府兵宿卫的任务。随着府兵在征防中的缺员情况日益严重,开元二十五年(737),玄宗下诏停止从府兵中征发,实际上除了被强留下的以外,诸军府兵员的缺额很少得到补充。到了天宝八载(749),军府无兵可交,府兵制终于废止。

此后,虽然折冲府仍保留兵额和官员,但实际上既无士兵,也无驮马、武器等军资。终唐之世,军府的空名依然存在,见证了这一制度的兴衰历程。

上一篇:东吴名将蒋钦之死:三国蒋钦怎么死的?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