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无私的包拯死后为何给自己准备20多口棺材

历史知识 2025-04-22 11:01历史文化www.ettschool.cn

在公元999年的初夏,安徽合肥的一家名门望族里,一个名叫包拯的男婴诞生了。他被誉为“一身正气冲天地,两抽清风鉴古今”,是古往今来最知名的官员之一,更是普通百姓对清廉官员的期望与寄托。这位名扬四海的人物,死后却发生了一件令人费解的事情。

包拯因其刚正不阿、清廉为民的品格,被后世广为传颂。尽管出生于名门望族,但在断案过程中,他毫不避讳权贵,深得百姓的爱戴和敬仰。他的直言不讳也让他得罪了不少人。嘉七年,包拯病逝,终年63岁。

包拯的出殡仪式颇为神秘。合肥的七座城门共抬出了21口棺材,模仿了古代的“七十二疑冢”的做法。这样的仪式让人不禁猜测,包拯的墓地究竟在哪里?

包拯的逝世让宋仁宗深感悲痛,他停朝一日,亲自至包拯灵堂临奠并赠礼部尚书。为了保护包拯的遗体,宋仁宗还任命了专门的人员负责护送丧归。最终,包拯被安葬在合肥县公城乡公城里(今合肥市东郊大兴集)。

包拯的墓地一直是个谜。直到1973年春天,合肥二钢在大兴镇修建石灰窑时意外发现了这座墓地。经过考古发掘,人们发现这是一座迁葬墓,墓志铭和墓中遗骸都被打碎。经过DNA检测,确认墓中遗骸正是包拯。

那么,是谁将包拯的遗骸打碎呢?至今仍然是一个谜。有专家推测,这可能是包拯当年得罪的人所为。如今,包拯墓地已经得到了当地的重修,位于包河东南畔,建筑按照整齐划一的布局排列。

包拯的一生,清廉正直,为民,他的事迹将永远被铭记。而他的墓地之谜,也为他的传奇人生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每当人们提及包拯,都会想起这个古老的故事,感叹历史的沧桑与神秘。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