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被哪位大臣的一句话送上唐朝权利巅峰

历史知识 2025-04-22 09:47历史文化www.ettschool.cn

在弘道元年(公元683年),高宗病情恶化,预见到年轻的太子在东宫仅三年,处理国家大事的经验尚浅。于是,高宗留下遗诏,信赖的宰相裴炎与两位侍郎刘奇贤、郭正一被任命为顾命大臣,辅佐太子登基。遗诏中特别提到,在军国大事出现争议时,需与天后武则天商议决定。

这并不意味着全权委托武则天管理国事。只有在面临极其重大的军事国家事务,与大臣们无法达成共识时,才需征求她的意见。裴炎在高宗去世的第三天,太子尚未正式册封登基之际,便上奏建议所有政令都应以武则天的名义发布。这一前所未有的建议,对于武则天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武则天自封为皇后以来,逐渐掌握了朝政参决权,如今已有二十多年。随着高宗的离世,她掌控国家和百姓命运的欲望愈发强烈。遗诏中的权力虽然有所赋予,却明确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能过问政事。这无疑大大限制了她的权力。成年皇帝不会允许她过多干预政事,这对拥有强烈权力欲的武则天来说,无疑是一种失落。

裴炎的建议恰到好处地解决了武则天的难题。借此机会,她顺理成章地取得了国事的处分权。当太子正式受册尊她为皇太后时,她却牢牢把握权力,毫无还政之意,从此“政事咸决焉”。

在这个充满权力斗争与欲望交织的时刻,裴炎的建言不仅为武则天提供了一个掌握权力的机会,同时也揭示了当时朝廷的复杂矛盾和权力斗争的激烈。历史的走向往往因一些关键人物的关键决策而改变,而裴炎与武则天的这场较量,无疑成为了唐朝历史中的重要一笔。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