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三峡悬棺千古之谜

历史知识 2025-04-12 15:19历史文化www.ettschool.cn

【奇闻速递】10月27日新闻,中国的悬棺葬制源远流长,其历史可追溯至商周时期。在福建武夷山,船棺被科学测定为3800年前的遗物,被认为是古代越人先祖的杰作。而在江西贵溪,崖棺被定为春秋战国时期,那时的人们被称为干越和瓯越。贵州省松桃的悬棺则是晋代的,据说是濮人所葬。

揭开三峡悬棺的神秘面纱

悬棺,这一奇特的古代葬俗,遍布我国南方十三个省区,甚至东南亚及太平洋南部岛屿也有发现。在四川大宁河小三峡的岩壁上,横卧着神秘的漆灰色棺木,被称为“铁棺材”或“仙人棺”。当人们泛舟大宁河,抬头仰望云雾中的铁棺材,无不感到神秘莫测。

据考察,大宁河内的岩棺总数超过300具,其中70多具保存完好。这些岩棺距离河面的高度从30米到500米不等,甚至有些高达数百米。人们不禁好奇,这些高悬在空中的悬棺是如何安置进去的?关于这个问题,人们有三种推测:栈道说、下索说和上攀说。其中,下索说得到了更多的认同。据巫山县志记载,古人利用悬索将棺材从山顶下放至岩洞安葬。有些地方至今还保留着生前预营墓地的风俗,这也为下索说提供了一些依据。

这种悬索的长度可以达到300至500米,由于绳索是用葛麻、细篾和皮条搓成的,因此不易磨损或被飞禽猛兽咬断。过去,有人误以为悬棺中藏有金银财宝,便用放虹的方式下去一探究竟,却发现棺材里只有一具尸骸和一些竹木器皿。尽管这种葬俗带有传奇色彩,但为何古人要将棺材悬置在高山绝壁上仍是未解之谜。对于悬棺的解释有许多种,但真正的答案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发掘。

上一篇:今天开始恋爱吧漫画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