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火打劫什么意思(成语故事,趁火打劫,寓言故

好词好句 2025-04-24 08:48摘抄好词好句www.ettschool.cn

趁火打劫,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在人家遭遇火灾、混乱不堪之际,趁机去抢夺人家的财物。这种趁人之危、捞一把的行为,无疑是不道德的。但在军事策略上,此计却有其独特的意义。它指的是在敌方遇到麻烦或危难之际,抓住时机发动攻击,一举制服对手。《孙子兵法》的“始计篇”里就有“乱而取之”的策略,唐朝的杜牧解释孙子这句话时曾说,“当敌人出现混乱,我们就可以趁机攻击他们。”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让我们回溯到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之间的争霸战争频繁激烈。长期的战争让越国因实力不济而俯首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被扣在吴国,失去了行动自由。但勾践并没有放弃复国的梦想,他卧薪尝胆,默默积累力量。表面上,他对吴王夫差极尽逢迎之能事,终于赢得了夫差的信任,被放回越国。

回到越国后,勾践继续臣服吴国,年年进献财宝,以麻痹夫差。然而在国内,他采取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措施。几年过去,越国的实力大大增强,人口兴旺,物资充足,人心稳定。

吴王夫差在胜利的光环下开始骄傲自满,被勾践的假象所迷惑,对越国掉以轻心。他骄纵凶残,拒绝纳谏,杀害了一代名将伍子胥,重用奸臣,堵塞言路。生活上的奢侈和大兴土木导致国家民穷财尽。公元前473年,吴国灾荒连连,民心沸腾。

这时,越王勾践敏锐地抓住了机会。利用吴王夫差北上与中原诸侯在黄池会盟的时机,大举进攻吴国。由于吴国国内空虚,无力抵抗,很快就被越国击破。最终,吴国灭亡。勾践的胜利,正是乘敌之危、就势取胜的典型战例。他的成功不仅彰显了智慧与勇气,更是对“趁火打劫”这一战术策略的绝佳诠释。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