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鸥读后感

初中作文 2023-01-14 15:35中考作文www.ettschool.cn

老人与海鸥读后感

  今天无意间读了《老人与海鸥》一文,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人对动物的爱,动物对人的爱,也更多的体会到了人与动物能和谐相处,共享一片蓝天的美好情景。

  这篇课文通过老人生前喂食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细节的描写以及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的描写,表现了老人对海鸥那份无私的爱,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读了《老人与海鸥》这篇短文,我被海鸥对老人的感情深深触动,禁不住为之动容。

  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去翠湖喂海鸥,他把这群海鸥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对待,喂食的时候,神情柔和,语气亲密。老人总是说海鸥是重情重义的动物。老人去世的时候,海鸥像儿女一样来吊唁老人,盘旋在天空,久久不肯离去。

  海鸥对老人的留恋源自老人像对待子女般无微不至地关照,他可以一眼就认出谁是“独脚”,谁是“老沙”。甚至老人一呼唤,海鸥就立马飞过来,在老人手上吃食。他一谈起海鸥,眼睛就立刻生动起来。他亲昵地说起前年有一只海鸥离开时对他依依不舍的情景。老人对海鸥的这种关照之情和亲人无异,老人看到海鸥十分高兴,海鸥看到老人也十分开心。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翠湖边看到了老人的遗体---老人背着那个蓝布包,撮着嘴,好像还在呼唤着他们。但海鸥们知道,老人再也不会亲切地叫他们的名字了。它们成群地飞来,围着老人的遗体翻飞盘旋,齐声哀鸣,仿佛这样能唤醒老人。它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体上空,老人再也不会像以前一样将饼干丁放在栏杆上了,它们明白老人永远不会回到它们身边了。它们纷纷落地,在老人遗体前后站成了两行。肃立不动,仿佛这样能多陪伴老人一会儿。

  老人陪伴了海鸥们十几个冬季,它们尽自己所能来送老人一程。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也有不少,一个个深情的背后,就是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这一篇文章,文字虽然不长,却是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真情流露,也是真实写照,人与自然是那么完美,那么亲近!以后让我们少一些杀戮,多一些关爱吧,让这一个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和精彩!!(尤运兵)

老人与海鸥主要内容

  《老人与海鸥》来源于真实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位老人在昆明的翠湖边喂海鸥。后来老人去世了,我们把老人的照片放在翠湖边上,海鸥们成群结队地飞来向老人告别。表达了老人和海鸥之间的深厚情谊

  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老人爱海鸥,海鸥送老人。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爱海鸥;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课文语言朴实,平凡中包含深情,令读过的人无不为人与动物这样真挚的感情而动容。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教学重难点】

  练习用较快地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动作和语言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教学流程】

  一、理清文脉,感受亲情。

  回忆文章脉络,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二、批注阅读,品味亲情。

  1、齐读“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2、自学提示

  批注阅读课文(1——13)自然段,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老人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预设一

  “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A、学生汇报,说关注哪个词——体会到什么感情——读出关爱。

  B、结合生活实际,体会亲情。

  C、出示老人资料,深化亲情。

  资料一

  老人叫吴庆恒,昆明市民称呼他“海鸥老人”。

  原文

  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资料二

  海鸥老人每月的退休工资只有308元,但他每月总要拿出一半钱来买饼干、面粉和鸡蛋,用来喂海鸥,而他自己一天只吃两个馒头一碗饭就点咸菜;他穿自己缝制的粗糙布衣,抽2角钱一包的香烟;他从不舍得坐5角钱一趟的公车,他每天步行3个多小时从城郊的家到市中心的翠湖公园。

  摘自原著《寂寞鸥灵》

  资料三

  老人青年经历战乱,后来上了革命大学,后来经历劳改蹲了监狱,后来平反无罪释放,一生没有老伴儿,无儿无女。

  摘自原著《寂寞鸥灵》

  D、发散仿说,升华亲情。

  雨天,老人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老人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老人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3、齐读“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4、回顾以上环节,用了什么方法,体会到课文背后更深层的老人与海鸥的感情?

  预设二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1、动作描写。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2、语言描写。

  在海鸥的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的变了调得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在海鸥的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的变了调得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3、情境对话。

  师十多年来,每逢冬季来临,老人风雨无阻,像赶赴约会似的,与海鸥相依相随,人们在翠湖边就会看到这幅灵动的画面——

  女生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

  男生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

  女生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

  男生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师十多年来,每逢冬季来临,老人像照顾自己的儿女一样,与海鸥相依相随,共同谱写了这美妙的歌————

  一个男生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

  一个女生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

  一个男生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

  一个女生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4、再现画面。

  (这个画面多么——、——。)

  5、齐读“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三、送别老人,述说亲情。

  1、情境烘托。

  (可是一天,两天,五天……尽管海鸥们在拍打着翅膀张望,尽管“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他们在热情地呼唤着老人,可老人却没有再来到翠湖边……)

  2、师生双读。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意想不到的事情又发生了——

  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它们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它们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海鸥们翻飞盘旋,连声鸣叫,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它们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朝遗像扑过来。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

  3、吐露真情。

  它们是在——,它们多么——。

  4、齐读“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四、创设情境,激情创作。

  1、补充原文。

  前来悼唁的有老人,有孩子,有军人,有教授,有“老外”,有少数民族。还有几位不愿留名、却留下几十元钱的外地人,要我们为老人买一个花圈----爱鸥人献给爱鸥人的纪念。

  摘自原著《寂寞鸥灵》

  2、想象练笔。面对老人的遗像,海鸥们翻飞肃立,声声鸣叫,是在表达着对老人的呼唤,是在诉说着自己的思念。假如你是那群海鸥中的一个(“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此时此刻你会诉说些什么?

  假如你是那位老人,面对曾经相依相随多年的“儿女们”,面对前来送行的老人,孩子,军人,教授,“老外”,爱鸥人……此时此刻你最牵挂的是什么,最想说什么,做什么?

  假如……

  3、学生展示。

  4、课堂。

  相信天下万物本是同根同心,相信冥冥中有一种共通的语言。摘自原著《寂寞鸥灵》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