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爸爸穷爸爸读后感
富爸爸穷爸爸读后感
传说中这是一本财商启蒙书籍,还记得来研究生第一次跟导师聊天,就跟我推荐的是这本书,但却一直遗忘在某宝购物车。
2020年疫情当下,接触到一群谈财商的小伙伴,慢慢拾起这本书。从听书评到听完整版电子书,到花钱买来纸质书籍阅读,渐渐地有了兴趣和想法。今日写下感言与好友们分享。
不同于一些鸡汤文,这本书不仅有鸡汤,更是有具体的知识以及石健方法。
全书从作者小时候知识渊博的爸爸与好友的富爸爸对他的教育为起始点,通过穷爸爸思维与富爸爸思维为行文线索,分别讨论了资产与负债的关系、公司对于财富积累的力量、富人的投资方法以及投资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解决方法。多方面阐述了富人不为钱而工作的思想。
对于我这种知识青年老油条级别的人来说,早已看清了流行书籍中的各种套路,对这些所谓的知识都是左耳进右耳出的态度,仿佛是对毒鸡汤已百毒不侵。
这本书能打动我的主要原因,可能就是因为这样一个痛点我们经常被教导,认真学习知识,努力学习技能,找一份好的工作,然后就陷入赚钱、工作、挣钱之中;每天都是起床、上班、付账、再起床、再上班、再付账。。。。。。的循环之中。这在本书中被称为老鼠赛跑,一只老鼠在固定的怪圈中奔跑,哪怕速度再快也是原地打转。
这就是书中的穷爸爸思维,为了钱而工作,被恐惧所支配,披上了贪婪的枷锁。
富人与穷人的差别不在于工资的高低,也不在于现在能有多少钱,而是在于两种不同的思维穷人思维与富人思维。
穷人思维是以工资当收入,是以生活必须和购买负债为支出;富人思维是以工资和资产的被动收入为收入项,生活必须和购买资产为支出项。在时间的积累下,差距就拉开了。
就数据统计,即便是那些中彩票一夜暴富或者曾经因为某些技能光耀一时的人,在十年之后的生活水平大部分会变得更加不堪。
书中给我们提供了一大建议在提高职场竞争力的,发展个人事业事业。事业是不需要我们到场就可以正常运转的业务。我拥有他们但可以由别人经营和管理;如果我必须在哪工作,那么它就不是我的事业而是职业。
《富爸爸穷爸爸》读后感
这几日在当当网上随便翻翻,发现一本《富爸爸穷爸爸》很不错,于是买了电子版阅读。大致读了一遍后,发现这本书很不错,所以向大家推荐一下。
《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是一名投资人、企业家。《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结合作者本人的人生经历和个人感悟,通过对穷爸爸和富爸爸不同的理财观念和不同的生活方式的述说,诠释了穷人为什么穷,富人为什么富的道理,也为我们展示了一条如何取得经济上独立、如何获得巨额财富的路径图。
在《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里,提出了“金钱是一种思想”的观点,认为有关金钱的教育和智慧是开启财富大门的金钥匙。坦率地说,这对我们传统的价值观和金钱观是一个冲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经济体制、经济规律、市场规则都表现出日趋复杂多变的特征,货币形态也从销币、纸币发展到电子货币,,我们对于金钱的本质及其内涵的理解就不能仍囿于传统的范畴。穷爸爸一心只想着努力存钱攒钱,富爸爸却钟情于投资;穷爸爸对未来不敢提多奢望,认为只要维持现状就好,富爸爸则会想尽一切办法实现自己的梦想。
《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还有一句话很有意思,它说要懂得如何“让钱来替你工作”,而不是你“为了钱而工作”。细细想来,这其实就是谈到理财的问题。富爸爸认为,把钱存起来不是最明智的选择,要找合适的项目投资,,关于投资,富爸爸强调,不要轻易地将你的钱投出去,尽可能的不要将你的钱投在你以前从未接触的事物上。我认为这对当下的很多年轻人都有启示意义,投资永远都不会早,任何年龄的人都能够自我赚钱,努力实现经济独立与财务自由,避免做“啃老族”。看着身边同事朋友家中的小孩越来越多的“啃老”,通过《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的阅读与思考,我想,可能我们在今后孩子的教育中,需要增加一个内容,那就是关于理财知识的学习和投资正确意识的培养。(郭云波)
富爸爸穷爸爸读后感1000字
思维方式的不同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目的与动力!希望对各位小伙伴在考研路上有也有所启示……
主人公罗伯特的两位爸爸都很聪明,工作也都非常努力,他们的主要区别是对待金钱的态度全完相反。他的亲生父亲,就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那位博士,他就总说“贪婪是万恶之源,人就应该懂得节制,不要浑身都是铜臭味。”而另一个企业家爸爸总是说“贫穷才是万恶之源,贫穷会放大人向恶的一面,会把人们向善的一面磨灭掉,与此相反,有钱才会帮助到更多的人,才会消灭掉世界更多的恶。”到两位爸爸都去世了,亲生父亲留下来一大堆银行账单,而企业家父亲留下了数亿美元的资金做慈善,还让他的好朋友继承了自己的事业,创造更多的钱。
他的亲生父亲如果遇到一个特别贵的东西时,总是会习惯性地说”这个我可付不起,就不再去想这个问题了。”就和我们很多人看到北上广深的房子一样,习惯性地会想,这个我可一辈子都买不起。他的企业家父亲则会坚决禁止他说这样的话,也不准他这么想问题,他总是会让罗伯特和他的好朋友去想如果我要买这个东西,我要怎么去赚钱才能买得起。你看,这两位父亲一个习惯性地说陈述句,一句买不起就跳过所有的思考和因为买不起带来的挫败情绪,另一个习惯性的用疑问句,总是在去找解决问题方法,不准自己逃避问题。这两种思考方式带来的长期影响就是,亲生爸爸总是不动脑子,财商越来越低,而企业家爸爸总是动脑试图解决问题,财商越来越高,就像一个总是躺在沙发上看电视,另一个一有机会就出去锻炼一样,这两个人的体质肯定不一样。
他的亲生父亲总是说“政府太黑心,我们三分之一的工资都被拿去交税了。”企业家父亲总是说“政府就是应该收税呀,不收税怎么营造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税收本来就是奖励勤快人,惩罚懒人的工具。”亲生父亲总是劝他“你要好好学习,以后就能找一份好工作,就能养活自己了。”你听,是不是和我们大多数家长从小说的话差不多,要好好学习,不好好学习以后找不到工作。企业家父亲却总是说“你要好好学习,这样以后你就能开自己的公司,创造很多就业机会给别人。你看见好的企业还能收购他们,给更多的人工作机会。”你看,他两位爸爸给自己设定的目标完全不一样,一个驱动学习的力量是恐惧,不好好学习就会怎样怎样,另一个是爱,你好好学就会帮到更多的人。
亲生父亲只要在饭桌上,就不准谈钱,安安静静吃饭,而企业家父亲只要在饭桌上,就一直在谈生意,从头到尾巴拉个没完。亲生父亲偶尔谈到钱,也都是用非常小心谨慎的态度去说,花一笔钱都会前思后想很长时间,就像割自己的一块肉一样疼,生怕花出去的钱就再也回不来了。而企业家父亲不会这么拘谨,他告诉罗伯特要学会风险控制,一旦钱在风险控制之内,就大胆去投资。在面对账单的时候,亲生父亲总是会把账单拖到的期限才支付。而企业家父亲就不会,他会预先支付账单,绝对不会出现逾期的情况,因为逾期通常就会有罚金,还会影响自己的信用,在他看来,一点点的罚金都是非常大的不必要的开支,简直就是对自己理财能力的侮辱。
他的亲生父亲总是相信政府会满足人民的需求,他把自己的老年退休计划全部押注在政府身上,所以他平时最关心加薪、退休政策、医疗补贴、病假、津贴这些琐事,他最希望的生活就是晚年的时候政府能定期给他发钱。企业家爸爸就完全不相信这一套,他认为一个人如果有了依靠,就会不知不觉中变得软弱,变的有依赖性,变得开始不思进取。而这些都是导致贫穷最重要的原因。一个人要始终对自己的财务状况负责,持续的学习才是最好的保障。
亲生父亲整天教别人教怎么制作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简历,而企业家父亲则教他写自己的商业计划书和财务计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