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启示读后感
钓鱼的启示读后感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题记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钓鱼的启示》。文章主要讲的是主人公和他的父亲在距离鲈鱼捕捞开放日还有两个小时的时候,主人公钓到了一条大鲈鱼。他的父亲在做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命令主人公把大鲈鱼放了。虽然主人公情不自愿,可还是把大鲈鱼依依不舍地放回湖中。三四十年后,主人公终于成了一位建筑设计师。
读完这篇文章,我十分敬佩这位父亲。他遵守道德,在面对道德和鲈鱼时,毅然选择了道德,经住了巨大的诱惑,也为儿子树立了好榜样。我从“父亲盯着大鲈鱼好一会儿”这句话中,看出了文中的父亲也舍不得这条肥美的大鲈鱼,但还是克服了诱惑,教育了孩子。与此,我也非常佩服文中的主人公。他小小年纪就十分听话,也克服了贪婪的欲望。如果没有父亲的谆谆教诲,他怎能披荆斩棘,走上成功之路呢?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以道德的标准来严格约束自己,是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看看文中的父亲和儿子,再看看我,我感到羞愧不已。在面临道德和诱惑时,我却选择了诱惑,那滋味可真不好受啊!记得三年级那天中午,我们第四单元进行考试,但我第四单元学得一塌糊涂,忐忑不安地开始考试。我看到同学们奋笔疾书,挥笔速写,我的脑袋像打了鸡血一样,不知不觉地加快速度。突然,我被一道题卡住了,好像半路杀出拦路虎。我抓耳挠腮,冥思苦想,像热锅上的蚂蚁。这时,我不经意间瞟了同桌一眼,他竟然做出了这道题,我两眼发光,仿佛发现了新大陆。而我的心里却有两个小人在争吵。正义的小人说“主人,你不能这样做,应该让老师看到你的真成绩。”邪恶的小人说“没事,反正没人知道。你考好了,老师还会表扬你呢!最终,我还是听取了邪恶小人的建议。
于是,我使劲地把椅子往同桌身旁挨了挨,装着想题的姿势迅速瞟了一眼,然后原封不动地抄上了。卷子发下来了,我考了99分,可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心中像有18个吊桶——七上八下。最终,我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你抄题是不对的,但你敢说出来,就好。俗话说‘男子汉大丈夫,敢作敢当。’以后不许这样做哦!”我豁然开朗,把该得的成绩改了过来,心中一块大石头落了下来。
人生的路很长,也许会遇到很多诱惑我的“鱼”。我都要用道德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
钓鱼的启示读后感500字
《钓鱼的启示》主要讲了作者和他的爸爸在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晚上,在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的时候,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又美又肥的大鲈鱼。可他的爸爸坚持要他把那条大鲈鱼放回湖里,经过作者和他爸爸的一番讨论,作者才依依不舍地把那条大鲈鱼放回湖里。
他爸爸给作者作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真为作者庆幸,因为这条“大鲈鱼”在以后的生活当中还有可能会出现,但作者理解了他爸爸的用意,并抵挡了诱惑。
《钓鱼的启示》对我有很大的帮助记得有一次,我捡到了50元钱,当时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雪糕、汉堡、可乐、鸡翅……它们围成一个圈,转来转去,好一会儿我才如梦初醒般回过神来。我到底是拿它去买零食呢,还是交给警察叔叔呢?在我纠结不清之际,我想起了《钓鱼的启示》。哇,这条“大鲈鱼”真是太厉害了!我猛地一抬头,坚定地向警察叔叔走去。我把钱交给了警察叔叔,一下子,我觉得我的脚步轻快了许多,心情也轻松了许多,我差一点儿就上了那条“大鲈鱼”的当了!
道德只是一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如果你能一次又一次的放了那条“大鲈鱼”,一次又一次地做出正确的选择,一次又一次地抵挡住诱惑,那你就能做一个诚实、守信的正直人了!(李子扬)
钓鱼的启示读后感1000字
《钓鱼的启示》讲述了作者与父亲在捕捞开放日的前一天晚上去钓鱼的故事。在距离开放捕捞的前两个小时,自己钓到了一条美丽的大鲈鱼,父亲要求他把鱼放回去。虽然十分不情愿,但自己还是在父亲的坚持下,最终把鱼放回到了湖里。作者在接下来的34年里,都没有钓到过这么大的鱼,却收获了终生的启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在人生的旅途中,作者再也没有钓到“那样大的鱼”,却不止一次地遇到其他诱惑人的“鱼”。在面对诱惑时,守住了底线;在无人之处,做到了慎独自律;面对是非问题,有了力量和勇气去践行道德,这都源于儿时父亲的教诲。看完这篇文章,我不禁想到家是孩子的起点,家风是一缕的轻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一生,作者的家风中剔除了诱惑的“鱼”,他自然也就没有了“贪欲”,这不正是我们所倡导的家风的重要性吗?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是我们的生命之所、精神之地,我们的品格在这里定型,我们的品德在这里奠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广大的家庭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这个故事中的父亲就是在孩子面对规则外的诱惑时,给他扣好了“慎独自律”的第一粒扣子,对孩子的成长影响至深。
家作为最小的社会组织,是社会的基石,只有好的家风才能孕育幸福的家庭,只有幸福的家庭才能组成和谐的国家。在我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许多好的家训流传至今,都有着重要的教育和借鉴意义。周公旦的《诫伯禽书》、司马谈的《命子迁》、诸葛亮的《诫子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朱柏庐的《朱子家训》、李毓秀的《弟子规》……无不让我们看到好家风的重要性。
“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曾国藩在家书中如此写道,字字珠玑,受益匪浅。这一句句箴言,一条条家训,一封封的家书无不折射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现阶段,面对纷繁复杂的矛盾和扑面而来的诱惑,我们的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经不住诱惑,追名逐利,道德败坏,有的还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其中又不乏“家族腐败”的。王敏一人当官,全家上阵,共同敛财;苏荣把家变成“权钱交易所”,自己是“所长”,妻子是“收款员”;周本顺为其子经营活动谋取利益,对配偶子女放任纵容……他们把公权力变成“私人定制”,最终一起走上不归路。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家风败坏,他们不重视家风,不注意修身齐家,管不好自己,更无法严格要求身边的人。
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基础,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我们只有在家庭中树立良好家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诱惑的“鱼”,才能提高精神境界,去除贪欲,真正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王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