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乔布斯传有感
读乔布斯传有感
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手机普及度极高的现在,想必很少有人不知道“苹果”这个电子产品行业的巨头,理所的,自然也不会不知道“苹果教父”史蒂夫·乔布斯,一位“活着就是为了改变这个世界”的伟人。
有人说,从前有三个苹果改变了这个世界,第一个诱惑了亚当与夏娃,开启了人类文明;第二个砸醒了牛顿,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第三个,则在乔布斯的手中,以他的执著、创新,研发出一代又一代先进的电子产品,影响着世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也许有很多人羡慕乔布斯得到的财富与地位,但更令我感兴趣并想要深入了解,是他走过的路。他一路奋斗走向成功的每一步,相信都可以令我们从中得到启发。
《史蒂夫·乔布斯》作为史蒂夫·乔布斯唯一授权的官方传记,让我更加了解乔布斯身上的闪光点。
1955年2月24日,史蒂夫·乔布斯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他的一生,如过山车一般的精彩。他的性格犀利激越,充满追求完美和誓不罢休的激情,凭借着这样的新年,乔布斯创造出个人电脑、动画电影、音乐、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数字出版等六大产业的颠覆性变革,改变了世界。
在他的传奇一生中,教育经历也十分不平凡,从小对电脑充满兴趣的他,十九岁那年,刚念大学半年,便辍学成为雅达利电视游戏机公司的一名职员。没多久,年轻而大胆的他突然对佛学产生了兴趣,连工作也不要了,漂洋过海去了印度追随大法师练功,最终无功而返,回到了雅达利公司继续做一个工程师。在这之后,乔布斯继续年少的兴趣,与好友沃兹一起,在自家的小车库内研究电脑。怀着对梦想的向往和一腔热情,经历了种种困难,终于将这种个人电脑推向市场,开启了“苹果”公司的传奇。
从《史蒂夫·乔布斯》中,我感佩于他的创新精神、完美主义以及冒险精神,也敬佩他被自己所创的公司抛弃,仍能东山再起,并回到苹果公司,力挽狂澜,拯救苹果公司于水火之中。他的一生,在许多行业的历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对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800字
读完《乔布斯传》不禁有些感慨,这里不转述故事,也不发表意见,只是在通过书本窥探完乔布斯一生后,做一个,与伟大的人照过镜子之后,看看我们能提升些什么。
史蒂夫·乔布斯生于慌乱,死于悲惨。他的一生与绝大多数人都不一样,或许这和他的成就超过绝大多数人有联系。他成长于一个领养家庭,他的养父母为了履行对他生母的承诺,用尽全力供他上了大学。他只上了一学期大学,便开始了创业之路,这也和他自幼对电子痴迷有关。
他是一个特别的人,他崇尚佛教,去印度朝圣,做禅修,冥想。他是一个素食主义者,他认为吃素就不用洗澡,常被周围的人诟病卫生问题。他是一个偏执狂,当他专注于一件事的时候,什么都可以忽略。他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坚定的认为软件和硬件必须要融为一体。
他要打造完美的产品,而不是为了利润,他要真正的实现产品即服务,而不是为了兼容性去组装硬件和软件。乔布斯认为,用户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要是问他们想要什么,他们会说想要一匹更快的马”,他要用超前的眼光,打造出具有艺术性的,用户都不知道自己原来需要的产品。他想让苹果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
他被迫从自己创办的公司离职,他依然强大。创办了伟大的公司皮克斯动画,代表作品有《玩具总动员》。他认为专业于科技的人不懂艺术,专业于艺术的人不懂科技,而他是两者都懂的人,于是有了皮克斯。其实任何一门专业上升到一定的高度,都是艺术,而乔布斯一开始就站在最高峰往下看。
没有了乔布斯的苹果就没有了灵魂,于是他又回来了。接着推出了一系列惊世骇俗的产品,Iphone,Ipad等等。他还想将他的一体化,简洁化理论运用在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中,可是他没有时间了。素食主义的乔布斯释放了太多的能量,他给世界带来了美好的一面,胰腺癌却剥夺了他的肉体,让他不断消瘦,最终逝于56岁。
或许他成就于疯狂,偏执,完美主义,或许他反噬于疯狂,偏执,完美主义。虽然乔布斯已故,但他活过了一个精彩的人生,留下了太多的美好,他将在历史中成为一个伟大的存在。而我们的思考应当不仅于此……
史蒂夫乔布斯传读后感
本书是由沃尔特艾萨克森编写的。开始创作的时间是2007年,出版时间为2011,作者对乔布斯的朋友、家庭和竞争对手做了采访,刻画了乔布斯辉煌而又独特的一生。
初读此书时,我觉得它是乏味的,没有语言的渲染,没有场景的铺垫,只是普普通通的叙述。但此书真正的魅力并不在于文字,而是在于乔布斯独特的个人魅力,为工作而“疯狂”的特点。
童年与性格的塑造
乔布斯一直被童年时的阴影所笼罩,他是一个被亲生父母亲遗弃的孩子。他被他养父养母带大,万幸的是他的养父母并没有亏待他,费尽千辛万苦供他上大学。被遗弃,被选择,很特别,这些概念成为了乔布斯的一部分,也影响了他对自己的看法。
虽然乔布斯有着极其宠爱他的养父母,他始终没能走出被亲生父母遗弃的阴影,这也可能是他为人粗鲁的原因吧。由于乔布斯过激的性格和无法自己控制情绪的特点,乔布斯得罪了很多人。除此之外,乔布斯还非常邋遢。他认为素食者可以让自生变得干净整洁,所以他并没有必要再给自己打理一番。乔布斯经常不洗澡的癖好总是使他的合作者感到恼怒。“他变得越来越专横,批评人的话也越来越尖锐”朋友这样评论他。正常人都无法忍受乔布斯的独特性格,大家也很仰慕他的思想、实用性的观点和充沛的精力。尽管乔布斯的性格古怪,但仍掩盖不了他在计算机行业的才能和在市场中的敏锐嗅觉,他非凡的魅力和团队影响力都足以引领大家改变世界。
苹果与Mac(灵感来源于最喜欢的食物)
公司刚创立之际,乔布斯和合伙人沃兹决定给公司取个名字,一开始想过取名为“矩阵”(matrix),有想过自己创造一个词,还有或者用那些无聊的名字,例如“个人电脑股份有限公司”(personal puter Inc.),但乔布斯提议给公司取名为苹果,因为他最近正好在吃水果餐,他还刚从一个苹果农场回来。
“我刚刚从苹果农场回来,这名字听上去有意思,有活力,不吓人。“苹果”削弱了“电脑”这个词的锐气,还有,这能让我们在电话簿上排在雅达利之前。”——史蒂夫.乔布斯。
“苹果”这一名字奏效了,给苹果公司带来的是巨大的财富与声望。乔布斯也从普普通通的机械师变成了一个货真价实的富翁。对于乔布斯而言,他还是无法满足现状,再加上苹果1的销量逐渐减少,乔布斯决定开发出一款新产品。起初最先的产品起名为“萨利”,但产品的销量一点都不好,乔布斯似乎对这一产品已经失去了信心。他于是提议自己组建一个叫Mac的团队。Mac这一名字是其中一位合伙人起的名字,是一种他本人最喜欢的苹果的一种缩写形式。之后乔布斯还讨论过是否换一个名字,决定还是保留了这个名字。最让我觉得震撼的是乔布斯其个人的完美主义思想。在打造Mac这一产品时,他和他的团队对Mac的外形斟酌了好久。乔布斯个人表示希望Mac就像自己的爱车保时捷一样,独特但又高雅。他们决定把Mac的棱角处设计为椭圆形。乔布斯对于设备的要求并不是复杂多样,他所需要的是一个简洁又方便的计算机。乔布斯真正希望的是Mac这一产品可供任何人使用,而不仅仅只是那些电脑狂热爱好者。
Mac只是乔布斯成功之路的一小部分,书中21到40章成功的描述了苹果公司在乔布斯手下的发展史。例如iMac的出现,从iTunes到iPod,所有的产品都是基于乔布斯与他团队的灵感与奇想。在我看来整本书最大亮点不仅仅受限于乔布斯的才华,更重要的是乔布斯身上处处的“缺点”,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乔布斯。
现在我一下乔布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1.时刻对自己的产品充满信心和前瞻性
就像我之前所说的,乔布斯从来不把一般人放在眼里,可这也帮助他变成了一个完美主义人士,他将自己完美的概念注入到苹果系列产品中,造就了当今苹果手机电脑产业的辉煌。他的奇思妙想都是本能的、不可预见的,他像个探路者一样,可以嗅到风中的气味,并对前路先知先觉。
2.一直对产品充满了激情和专注力
乔布斯在创业之初就说到一个人如果要造出好的产品,必须要对产品有足够的激情。乔布斯本人对产品的极度认真导致他经常与合伙人产生冲突,但他总能依靠自己独特的方式得到话语权。他会设定优先级,把他激光般的注意力对准目标,并把分散精力的事情都过滤掉。
3.追求极致的精神
乔布斯的个性体现在他创造的产品里,他的完美主义、阴暗面、艺术气质以及控制欲融合在产品中的最显著特征就是极致。这种极致很迷人,就像一个艺术家;这种极致又很恐怖,容不得一点点瑕疵。
用一段乔布斯自己的话来作结尾
我的激情所在是打造一家可以传世的公司,这家公司里的人动力十足地创造伟大的产品,其他一切都是第二位的。,能赚钱很棒,因为那样你才能够制造伟大的产品。动力来自产品,而不是利润。
有些人说“消费者想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但那不是我的方式。我们的责任是提前一步搞清楚他们将来想要什么。你必须不断地去推动创新。那就是我一直试图做的事情-----不断前进。否则,如果你不忙着求生,你就在忙着求死。